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8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蛋白的S-亚硝酰化修饰作用是典型的基于氧化还原势的信号机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对该作用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动物研究领域,近年来,对植物蛋白S-亚硝酰化修饰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表明S-亚硝酰化作用在植物生物学尤其是在植物抗病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对贮藏果桑果实的研究表明,在贮藏果桑果实上有真菌17种,其中酵母菌、芽枝霉、灰霉、毛霉和交链孢霉等5种为优势菌,曲霉菌、青霉菌、弯孢霉、木霉、镰孢霉等5种为亚优势菌;果桑果实贮藏中的腐烂主要有发酵、霉烂和白化3种类型;果桑果实上真菌数量及在贮藏中腐烂率均与果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
7群16个小种的20个稻瘟病菌株,对261份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和新品系以及部份抗原进行了抗谱测定,结果如下: 对籼、粳稻品种致病性均强的小种有中A_1.中B_1.中B_3、和中B_13.次之为中B_15、中C_13、中F_1和中G_1.中C_1和中E_1小种对籼型致病性较弱,但对粳型则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30个菌株在我国7个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保持与原小种相一致的有14个菌株,占46.7%,群同种异的有4个,  相似文献   
24.
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60Coγ射线200Gy辐照处理晚粳稻品种“浙粳20”纯系干种子,在其后代发现2个粳稻耐旱突变体G1和G2。经(生殖生长期)海南和杭州(营养生长期)耐旱性鉴定,2个突变体耐旱性明显优于原亲本“浙粳20”,也优于巴西陆稻“IAPAR-9”。普通灌溉栽培条件下的农艺性状测试表明,2个突变体对水陆环境具有较好的双重适应性。G1综合性状优良,可直接应用于生产,G2产量偏低,可作为新的优质耐旱种质利用。  相似文献   
25.
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病害的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受体油菜品种“浙758”、非受体油菜品种“浙双72”的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显示,转基因油菜与非转基因油菜的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相同;主要病害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转基因油菜与其受体油菜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转基因油菜与其非受体油菜有一定差异。初步结果表明转基因油菜“超油2号”的转入基因不影响油菜病害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6.
 在浙江省梨孢菌(Pyricularia)除感染水稻引起稻瘟病外,在蟋蟀草(Eleusine indica Gaertn.)、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Beauv.)、法氏狗尾草(S.faberri Herrm.)、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Scop.)、毛马唐(D.sanguinalis var.ciliaris Parl.)、稗(Echinochola crusgallis Beauv.)、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azz.)和碎米莎草(Ceperus iria L.)等植物上均发现梨孢菌的自然感染。除茭白和碎米莎草外,其他植物的感染症状基本与稻叶瘟相似,典型病斑为梭形或纺缍形,最外层为黄色的中毒部,内层为褐色的坏死部,中央为灰白的崩溃部,病斑两端有褐色的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在幼嫩的叶片上也会出现急性型病斑,病斑表面有一层灰褐色的霉层,即梨抱菌的分生袍子梗和分生抱子;菱白上的病斑近圆形,病斑结构与稻叶瘟相同,但坏死线不如稻叶瘟明显;碎米莎草上的病斑为椭圆形,只有灰白色的崩溃和褐色的坏死部,没有中毒部和坏死线。  相似文献   
27.
抗稻瘟病(Piricula oryzae)突变体的诱发和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60_Coγ射线15,25和35krad分别处理感稻瘟病水稻品种(系)浙粳66和R_8617,经M_2代稻瘟病区自然诱发筛选,并经后代人工接种鉴定,在M_2代中分别选到抗病变异单株30、34和36株。不同剂量处理后的变异率分别为0.016%、0.019%和0.316%。经M_4代进一步人工接种鉴定,除个别株系抗性较差外,多数变异产生的抗性是可遗传的。用不同稻瘟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发现,不同抗病突变系的抗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8.
矮秆、丰产、迟熟的晚粳稻品种“秀水27”经辐射诱变处理后,获得了比“秀水27”早熟6—11天的早熟突变新品系9份,株高显著降低的特矮秆突变品系5份,蛋白质含量比亲本高6%以上的突变品系8份。还选到千粒重增加,每穗粒数增多的突变新品系。经抗性接种鉴定,多数突变品系保持了原品种的抗性,还有少数突变品系的抗性比原品种提高,有的品系不仅保持了原品种的矮秆抗倒,较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特征和特性,而且生育期缩短,每穗粒数增多,提高了丰产水平,很有可能成为直接应用于生产的突变新品种。此外,还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可用作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9.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相似文献   
30.
晚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耐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和杭州两地分别对晚粳稻耐旱突变体G1、原亲本浙粳20及旱稻对照巴西陆稻IAPAR-9进行耐旱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1旱后再生能力明显强于亲本浙粳20和巴西陆稻IAPAR-9,表现为再生苗发生早,总再生苗数占干旱处理前总分蘖数的比例高。在干旱胁迫育秧处理时,G1最长根长、根茎长比及单苗干鲜重比显著大于亲本浙粳20,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巴西陆稻IAPAR-9比较,G1最长根长稍短,但根茎长比和单苗干鲜重比明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