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篇
  81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明沿淮地区大豆农民常规施肥种植过程中的氮磷流失情况,采用径流池法,通过2008—2012年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沿淮大豆种植区大豆生长季氮磷流失特征。5年监测结果表明:大豆种植季处于沿淮地区全年降雨旺盛时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45.4%~73.27%;大豆生产季农田产流量表现为不施肥空白处理常规处理,不施肥空白处理大豆生长季径流量和产流系数分别为173.293~34.639 mm和8.27%~33.68%,常规施肥处理大豆生长季径流量和产流系数分别为175.366~30.347 mm和5.72%~34.08%;大豆种植生长季常规施肥处理总氮流失量为1.58~14.93 kg/hm2,总氮流失率为0.44%~5.66%,硝态氮流失比例为总氮的40.63%~64.59%,铵态氮流失比例为3.66%~18.16%;大豆种植生长季常规施肥处理总磷流失量为0.033~0.56 kg/hm2,常规施肥处理总磷流失率为0.17%~0.27%,可溶性磷流失比例为总磷的31.08%~53.31%。  相似文献   
102.
本系统选择VB6.0为开发工具,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并大量运用了ActiveX技术来进行程序的编制,在视窗(WINDOWS)下建立对话框式的用户界面,系统易于操作。整个系统分为9个部分,提供安徽省土壤养分、肥料试验、作物种植、农化服务、新型肥料开发生产、肥料市场、肥料管理信息、行业部门和肥料企业等信息,并可根据安徽省地图上地名、作物种类和产量而决定农田的氮磷钾肥料的投入量,具有复混肥配方推荐决策支持功能以及复混肥配料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0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生态环境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分析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源;畜禽粪便和“白色污染”也不可忽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监测,科学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合理处置各类粪便,综合治理“白色污染”,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是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4.
李小刚  马友华  王强  郭粹锦 《土壤》2014,46(6):976-983
为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利用Arc GIS9.3对肥东县的土壤养分和p H作空间变异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在研究区域内除p H呈弱变异性外,其他养分都是中等变异,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弱相关性,其他为中等相关性,并对数据进行插值分析绘制养分分布图;将2012年土壤养分数据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调查数据相比较,从时间上分析其变异性,在时间对比分析可知土壤中主要养分速效钾变化不大,有效磷和有机质都明显增加。最后利用"3414"试验参数并结合当地耕作经验值,算出施肥配方,并绘制不同配方分区图。  相似文献   
105.
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6年,安徽省选择了巢湖市周黄村、来安县李庄村、桐城市大石板村等10个示范村参加了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安徽自身条件的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掌握桐城市耕地主要养分状况,提升耕地潜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将桐城市2008年与2010年两期耕地采样点pH(酸碱度)和主要养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桐城市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5.3,平均属于酸性土壤;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25.1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值为10.8m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94.9mg/kg,平均属于中等水平,2008年至2018年间,桐城市耕地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降低6.2g/kg,土壤pH少量提升,平均提高0.2个单位,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上升趋势,平均值分别提高2.6mg/kg、15.0mg/kg,需加强耕地土壤培肥,提高养分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08.
109.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的遥感图像分类研究,发现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存在多而杂的问题。在分析当前主要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分类方法、传统分类方法的改进、其他新分类方法3个方面,对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本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利用各种分类方法相互结合在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不同硅(Si)肥水平下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及锌(Zn)、铜(Cu)的吸收和转运情况。方法 试验以水稻‘皖稻71号’为材料,通过水培方式,设置硅肥(以SiO2计)水平分别为0(对照,CK)、30、60、90、120和150 mg·L-1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Si肥水平处理下水稻幼苗的生物量、Zn和Cu含量及积累状况。结果 施用Si肥后,水稻幼苗叶片数、株高和根长均高于对照,水稻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鲜质量)分别增加5.44%~52.81%和4.83%~42.49%,叶片数、株高、根长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在90 mg·L-1 SiO2处理达到最高值。施Si处理的水稻幼苗根部Zn净吸收量提高了5.79%~77.43%,Cu净吸收量提高了6.51%~44.96%。60和90 mg·L-1 SiO2处理的Zn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0.91%和38.18%,Cu转运系数较对照分别提高8.70%和26.09%。水稻地上部Zn、Cu含量随着Si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90 mg·L-1 SiO2处理达到峰值,之后随Si肥水平的增加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综合考虑水稻生长指标、生物量和对Zn、Cu的吸收等因素,本研究中90 mg·L-1 SiO2处理是微量营养元素Zn、Cu吸收的最佳施用Si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