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篇
  81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田N2O排放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CG)、免耕(CB)、秸秆还田(CJ)4种处理小麦田的N_2O排放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同时测量土壤温度、水分及NH+4等相关影响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4种处理方式下麦田N_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空白对照各处理N_2O的排放通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小。(2)在小麦生长季,4种处理方式下的农田均表现为N_2O的排放源。与空白对照相比,常规耕作、免耕和秸秆还田处理下N_2O的排放总量分别增加了0.89 kg·hm~(-2)、0.41 kg·hm~(-2)和1.02 kg·hm~(-2)。(3)气温和土壤5 cm、10 cm温度与N_2O排放通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而温度不是影响麦田N_2O排放的限制性因素。各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均呈现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几次降水与施肥前后N_2O排放通量的关系,发现降水后施肥能显著减少N_2O排放。降水引起的土壤水分增加是影响N_2O排放通量剧烈变化的因素。(4)免耕和秸秆还田分别在N_2O减排与小麦增产方面效果最好。N_2O减排与小麦增产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秸秆还田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2.
旨在对比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建立健全中国耕地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耕地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中国耕地环境质量的目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相关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了耕地生态补偿的解释,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国外主要涉及的是耕地生态价值定量估算、标准核算、制度实施效率评价外部性理论等方面,国内主要涉及到法律法规、综合外部收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而在实践方面,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都已有许多实施范例,国内则涉及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3.
施氮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径流损失及氮肥投入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巢湖流域小麦季氮肥投入阈值,在连续3年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2012—2014年)不同氮肥水平下(N0、N1、N2、N3、N4、N5分别为0,157.5,210.0,262.5,310.0,420.0kg/hm~2)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残留量(0—20cm)及氮素径流流失;同时,利用回归方程模型对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N3处理增加的比例最大,为64.8%。利用二次函数分析,当施用氮肥超过290.9kg/hm~2时,小麦产量下降。(2)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实际施氮量为296.6kg/hm~2时,小麦地上部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当施氮量为158.5kg/hm~2时,氮肥利用率最高。(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无机氮的残留量(0—20cm)和氮素的径流损失逐渐升高,但是在310.0kg/hm~2之前累积量无显著变化,当施氮量达到420.0kg/hm~2时,土壤中无机氮的残留量及氮素的径流流失变化明显,累积量平均达67.0kg/hm~2,流失量平均达8.3kg/hm~2。因此,施氮量过高时,会增加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径流损失的风险,对环境造成污染。结合巢湖地区土壤肥力条件,综合考虑试验施肥处理、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残留量(0—20cm)及氮素径流流失因素,提出适宜巢湖地区的氮肥投入阈值为157.5~262.5kg/hm~2。  相似文献   
114.
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在农田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不仅在种间差异显著,在种内差异也十分显著,这为重金属低积累品种的培育和筛选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了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的原则和要求、作物积累重金属的种间和种内差异、作物低积累重金属的机制以及低积累品种在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相关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5.
安徽省秸秆原料炭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马友华  沈周高  马中文  谢昕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12-8613,8738
从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加以炭化、活化方面,阐述其生产机制炭、活性炭和麻秆炭的工艺技术方案、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安徽省未来的秸秆炭化方面的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6.
硒对农作物的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讨论了硒在农作物上运用及硒对作物含硒量、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硒与作物间研究方向和富硒农产品开发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7.
农田中有机肥氮磷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综述了有机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土壤培肥作用及其增产效果,农田中施用有机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讨论了畜禽粪便、秸秆及沼液3种不同有机肥施用后农田氮磷流失情况,以及控制有机肥氮磷流失的技术及措施。研究表明:畜禽粪便施用初期硝态氮的流失量有所减少,但是随着长期的施用畜禽粪便,会加大硝态氮的流失量;长期施用畜禽粪便既增加田面水中磷的浓度,下渗水中磷的浓度也有所增加;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减少农田氮磷流失,不同的秸秆类型,不同的还田方式以及不同的耕作方式其对氮磷流失的影响不同。沼液施入土壤后,会显著增加淋溶水中氮磷的浓度,对水体造成污染。今后还需要加强有机肥氮磷流失的机理以及不同地区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7年定位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可提高早稻产量,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增产幅度最大,比单施无机肥高30.05%,比1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15.57%,比2倍稻草与无机肥配施高7.13%,比猪粪与无机肥配施高6.45%,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数和蛋白质产量均较NPK处理高。以绿肥与无机肥配施表现最为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增加稻米出糙率和精米率,均以绿肥与无机肥最高,分别比单施无机肥高0.99%和2.06%,比CK高2.29%和2.62%,可减少稻米垩白度。以绿肥和无机肥配施垩白度最少,比单施无机肥少14.37%,比CK少32.88%。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小麦田间试验,研究2种保水缓释复合肥料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2种保水缓释复合肥料均可促进小麦增产,提高经济效益。与习惯施肥相比,小麦增产9.40%~17.82%,增收78.08~164.40元/667m2;与等养分普通复合肥料相比,小麦增产16.93%~28.65%,增收135.04~226.82元/667m2。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红壤地区氮素平衡的特征分析和探讨,提出集科研、行政、法制、企业、农业为一体,以人才为核心的氮素生态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从土壤氮素生态管理角度探讨人类、生物、环境的“循环、整合、高效、和谐”,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