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60 %环·敌可湿性粉剂在甘蔗田使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0%环.敌可湿性粉剂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方式进行对比试验,探讨该除草剂在甘蔗田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从施药时期看,以甘蔗生长2~4叶期施药比芽前施药或6~8叶期施药较安全;从施药方式看,以相对定向喷雾比直接封顶喷雾安全;从剂量看,以900 g a.i./hm2造成的药害轻且容易恢复,而2700 g a.i./hm2不仅药害重且不易恢复,1800 g a.i./hm2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杂草发生与危害状况,为外来入侵杂草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对广西境内14个地级市80个县区稻田、甘蔗地、木薯地、桑园、果园、蔬菜以及其他作物地外来入侵杂草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来入侵杂草的种类、分布、生境及危害程度.[结果]查明广西农业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杂草101种,隶属27科74属,其中以菊科最多,有25种,其次为禾本科17种、苋科8种、茄科7种、豆科6种、旋花科和大戟科各5种;从植物性状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88种,占87.13%;从分布特点看,以全区分布为主,有67种,占66.34%;从危害程度看,危害严重的外来杂草有15种,危害程度中等的有22种.[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系统外来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风险评估及防控体系是防范外来杂草入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年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采用3因素2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喷药时期、剂量、药液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以小麦扬花期或扬花盛期最佳,喷药剂量为0.75~0.90kg/hm2有效含量,喷药液量为900~1050kg/hm2最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掌握三角梅的日光合变化规律及不同光质对其开花和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三角梅花期调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艳红三角梅为试验材料,在南宁夏日自然光照条件下,白天每隔1 h测定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等生理指标,制作日变化动态图;分别用紫、红、白光质和自然光照射三角梅,在补光照射后45和70 d测定开花数、新枝长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统计分析不同光质对三角梅开花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三角梅的Pn、Tr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紫光处理45和70 d后三角梅的开花数分别为171和23朵,增长率分别为612.50%和2200.00%,同时其叶绿素a、b和a+b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不同光质处理三角梅开花的效果排序为紫光>红光>白光>自然光.补光照射45和70 d后三角梅新枝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紫光处理组新枝长度分别为12.34和10.55 cm,呈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2.34%和-6.88%),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说明紫光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在南宁夏日自然光照条件下,艳红三角梅有明显的午休特性,紫光照射更有利于三角梅的生长及叶绿素的合成;在生产中采用紫光处理三角梅,可使其盛花期开花数量多,花期延长,新枝生长量少,观赏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青海各春小麦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轻病田病穗率在2%~9%,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高达100%。赤霉病的发生主要是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并以黄河、湟水流域,实行小麦和玉米套种或冬春麦混种的地区发病较重。用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三种杀菌剂,进行大田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其防治效果可达60.50%~88.60%。多菌灵、灭病威、甲基托布津一次和二次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灭病威胶悬剂喷施的有效剂量均为750g/hm^2,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900g/hm^2。  相似文献   
26.
摘要:为筛选出对阔叶丰花草具高效的除草剂品种,本试验采用茎叶喷雾法,在田间测定了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2甲4氯钠4 种除草剂对阔叶丰花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参试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和草铵膦,对成株期(株高25-45cm)阔叶丰花草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均可应用于防治柑橘园发生的阔叶丰花草。  相似文献   
27.
为筛选西藏地区青稞高产栽培的最佳覆膜种植方式,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边雄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当地农民传统条播种植为对照(CK),比较分析了渗水地膜覆盖穴播(SS)、降解地膜覆盖穴播(JJ)、普通地膜覆盖穴播(PT)、垄膜条播(LT)、垄膜带状播种(LD)方式下青稞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5种覆膜种植方式下青稞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LD处理总体上保持最优。JJ、SS、PT、LT、LD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 560、4 425、4 335、4 635和4 740kg·hm~(-2),均显著高于CK,其中LD处理的增产幅度达到61.69%。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垄膜带状播种是西藏地区高产栽培的最佳覆膜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8.
29.
刘宗水,山东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乔家村农民;杨春岭,山东德州市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村农民。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下百余本日记,以平民的视角,记录下了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们的叙述似乎有些琐碎,却从—个侧面见证了农村面貌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30.
我国现有建制村60多万个,村干部数以百万计。这些村官既是"将尾"又是"兵头",其能力、作风、心态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现阶段农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中国式村官"到底难在哪儿?《人民日报》记者走访了几名"村官",请他们讲讲心里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