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土壤菲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式模拟菲(Phenanthrene,Phe)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分析在不同老化阶段(1、7、14、28和56 d)土壤Phe的生物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体腔细胞酶活性、染色体和溶酶体膜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Phe有效含量、蚯蚓体内Phe富集量、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微核率均呈前期(1~28 d)下降较快,后期(29~56 d)下降速率逐渐减小的趋势,中性红保留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e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小。土壤Phe有效含量与蚯蚓体内Phe富集量、SOD和POD酶活性、MDA含量、微核率和中性红保留时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7 9、0.893 4、0.870 9、0.930 5、0.893 3和0.885 1。在1~56 d老化时间内,多次叠加污染土壤中Phe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Phe富集量分别较一次污染低23.19%~50.15%和12.64%~57.89%;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酶活性分别较一次污染低3.40%~47.24%和6.49%~38.02%;MDA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30%~57.82%;微核率较一次污染低12.48%~22.99%;中性红保留时间较一次污染高1.35%~13.97%,这表明土壤Phe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相似文献   
32.
采用樱桃番茄—秋薹1号菜薹轮作换茬模式、春提早樱桃番茄和秋延后秋薹设施促成栽培技术,不仅可降低土壤连作障碍,有效提高产品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还能提升设施大棚的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