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00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刘五星  骆永明  滕应  李振高  吴龙华 《土壤》2006,38(5):634-639
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其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刘增俊  滕应  骆永明  赵静  李振高 《土壤》2010,42(3):404-409
选用有机肥A、有机肥B和紫花苜蓿粉3种有机物料作为菌剂载体,探讨了固体发酵过程中物料量、接种量、固水比和发酵时间对噬氨副球菌HPD-2生长的影响,以及固体发酵菌剂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种发酵载体中,以有机肥A的效果最好。噬氨副球菌HPD-2以有机肥A为载体的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物料量20 g、接种量5%、固水比1:1、发酵时间 144 h。菌剂施入土壤28天后,土壤中PAHs总含量由初始的9.96 mg/kg 下降到7.64 mg/kg,其去除率达22.8%。不同环数PAHs的去除率高低顺序为3环>5环>6环和4环,分别下降了35.1%、27.0%、20.7%、20.4%。该菌剂对PAHs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3.
田间试验、温室盆栽和生长室水培试验研究了Zn和Cd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不同叶龄叶片的Zn、Cd富集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田间条件下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高于成熟叶、但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温室盆栽试验发现,连续种植伴矿景天,第4季时低污染土壤(S1)上新叶中Zn浓度低于成熟叶,但高污染土壤(S4)上新叶中Zn浓度高于成熟叶;而到了第6季,S1、S4上新叶中Zn浓度均低于成熟叶,且在S1上两者达到显著水平;第4和第6季,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始终高于成熟叶(除S1成熟叶中Cd浓度略高于新叶外)。水培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在高Zn(600 mmol/L)、高Cd(100 mmol/L),还是低Zn(10 mmol/L)、低Cd(1 mmol/L)处理,新叶中Zn、Cd浓度均高于成熟叶;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新叶和成熟叶中Zn、Cd浓度均明显上升。水培条件下,新叶和成熟叶中Zn最高分别为43 107、33 774 mg/kg(以干重计)(600 mmol/L,处理56 天);新叶和成熟叶中Cd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5 057、9 060 mg/kg(以干重计)(100 mmol/L Cd,处理56 天)。这些结果表明,Zn、Cd在伴矿景天新叶和成熟叶中富集和分布与其生长介质中Zn、Cd的浓度尤其是有效态浓度、处理时间及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等有关,同时也表明Zn、Cd优先分布于新叶可能与伴矿景天超富集Zn、Cd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4.
通过添加有机肥、调理剂、接种烃降解菌以及搭建温室等方式对某油田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大规模的预制床生物修复。结果表明,经过230d的修复,不同修复处理油泥中的油和脂含量降低了27.5%~46.3%,其中处理RCPG(有机肥+调理剂+接种烃降解菌+温室)的修复效率最高,而在对照中仅为15.1%。经统计分析,在所有处理措施中添加有机肥、调理剂以及搭建温室对修复效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投加菌剂效果不显著。生物修复措施在降低油泥中污染物含量的同时也改善了油泥的理化性质,使氮、磷等营养物含量及田间持水率显著升高。同时结果还表明,所有修复处理油泥中的烃降解菌数量、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45.
不同强化调控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宇宙试验,以添加碳源、翻耕、覆膜为调控因子,研究生物强化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对修复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翻耕处理是最有效的修复措施,修复效率达到29.3%;添加淀粉与覆膜处理,效果相近,并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淀粉和翻耕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覆膜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和多样性均下降。可见,不同的调控措施不仅能够强化土壤中多氯联苯的降解,同时也会影响到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活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46.
我国水污染日益严重,Ⅰ类地表水地区较少,目前可供饮用的Ⅲ类水成为研究土壤地表水体系污染状况的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4种母质(河相、湖相、海相沉积物和沟沟堆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通过加入不同量的外源铜、锌金属培育污染土样,使其分别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的0.25、0.5、1.0、1.5、2.0、2.5倍。在此基础上研究雨水和模拟酸雨条件下,对模拟污染的土样进行解吸,并对解吸曲线进行拟合,在基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的铜、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计算了4种土壤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壤环境容量,并通过探讨国家土壤标准的吻合性,提出针对不同母质的土壤,对其重金属的土壤污染临界值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Ⅲ类水标准,保障人类的安全与健康。结果表明,在模拟雨水情况下,基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4种土壤的环境容量分别为:SEBC-06:铜10002mg·kg^-1,锌848.1mg·kg^-1;SEBC-19:铜1162mg·kg^-1,锌612.9mg·kg^-1;SEBC-20:铜9796mg·kg^-1,锌1047mg·kg^-1;SEBC-25:铜720mg·kg^-1,锌180.2mg·kg^-1。  相似文献   
47.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乌兰敖都气象观测站23a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春季、冬季温度有逐渐回升的趋势,冬季升温明显大于春季,作物生长期的温度也呈升高趋势;偏暖温和高温的年份出现频率较多,且这一趋势在近3a表现明显。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在近15a内正向暖温化方向发展,且以冬季变暖的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荣艳  骆永明  李振高  滕应  章钢娅 《土壤》2008,40(5):738-743
应用滤纸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及其与青紫泥混合后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及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滤纸法测定的污泥对蚯蚓的毒性症状出现快且严重,不同污泥对蚯蚓的毒性大小差别较大,致死中浓度(LC50)相对应的污泥与水比值(Rsw-LC50)范围在0.0010~0.0242之间。在供试的城市污泥中,上海贮泥池污泥对蚯蚓的毒性最大,上海脱水污泥5对蚯蚓的毒性最小。自然土壤法测定的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结果为:所有处理蚯蚓死亡率均为0,各污泥处理对蚯蚓体重增长率的影响差别不大,个别污泥处理蚯蚓体重增长率比对照处理低,即对蚯蚓的体重有负增长影响。与滤纸法各处理相比,中毒症状较轻微,仅极个别中毒症状较明显。与污泥的水浸液相比,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9.
高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培养法与非培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中利  刘娟  曹慧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8,40(6):903-908
利用细菌的通用引物扩增江西余江县高产水稻土红壤细菌总DNA和平板培养细菌混合总DNA的16S rDNA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两种16S rDNA文库(文库a和文库b)。从两个文库中各随机挑选100个克隆,扩增出阳性克隆中的插入片段后选用HhaⅠ和RsaⅠ两种四碱基酶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文库a的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均一度分别为4.432、0.987、18.885和0.973,均高于文库b中相应的多样性参数(分别为2.271、0.758、5.736和0.501),即平板培养方法所展现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低于土壤中原始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必须结合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才能更全面完善地认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期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0.
香薷属植物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明灯  胡锋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2008,40(5):698-705
香薷属植物应用于重金属修复经历了矿区植物资源调查和比较、室内模拟研究、田间规模修复以及修复后处置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植物修复技术的完整体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把生态修复模式、品种驯化及诱导剂"配方"应用到香薷属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提高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