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5 毫秒
21.
兼具解磷解钾功能生防菌分离鉴定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稀释涂布法将采集到的不同土壤样品稀释涂布到NA培养基平板中进行培养,将分离到不同形态的菌株编号并接入解钾解磷培养基平板中筛选,然后将平板中产生溶解圈的菌株分离纯化;采用浅盘法将过滤消毒后的根结线虫放入加有不同菌株发酵液的贝式培养皿中,观察杀线效果,然后从中进一步筛选兼具解磷释钾作用的多功能生防菌株;利用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菌株的解磷解钾效果,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解磷解钾培养平板中筛选出9株解磷释钾细菌。杀线虫试验结果显示,48 h后,其中3株杀线虫校正死亡率在50%以上。通过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筛选到的3种菌株的解有机磷结果为0.82~3.66 mg/L,解无机磷结果为40.90~61.80 mg/L。利用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得3种菌株分解无机钾的结果为6.72~8.74 mg/L。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结果分析,其中2种菌株为芽孢杆菌,另外1种菌株为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22.
地肤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从地肤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D-29菌株对在离体番茄上对灰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D-29发酵液、细菌悬浮液、无菌滤液在离体红番茄上对灰霉病抑制率分别为64.61%、61.50%、44.10%。发酵液在离体青番茄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4d时为100%、6d时为67.11%。D-29菌株可使灰霉病菌部分菌丝顶端生长畸形,胞内物质外泄,产孢梗畸形。用不同浓度的D-29无菌滤液处理病菌孢子,100%D-29无菌滤液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23.
抗三种杀菌剂灰霉菌株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表现不同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对多菌灵、速克灵、乙霉威产生抗药性的田间突变菌株,其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中谱带数均比敏感菌株明显减少;抗多菌灵、速克灵的灰霉病菌田间突变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中酶带数均较敏感菌株减少。而对乙霉威表现抗性的灰霉病菌菌株,其酯酶电泳图谱类型均与其相应的敏感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类似,两者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个别酶带强弱的变化,酶带种类及酶带数差异很小;在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抗性菌株的酯酶电泳图谱中都存在一些抗性菌株特有的酶带,Rf0.83酯酶带为抗多菌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Rf0.45和Rf0.83两条三级酯酶带为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所特有。这些酯酶带的出现与抗性的产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4.
通过在SMCS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碳源、氮源,改变培养时间、温度及培养液的pH值,研究了盾壳霉产葡聚糖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盾壳霉接种在改良的SMC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200 r/min,20℃)上培养15 d,可以诱导产生大量的葡聚糖酶。改良的SMCS培养液配方为:KH2PO4680 mg,K2HPO4870 mg,KCl 200 mg,NH4NO31 g,Mg-SO4.7H2O 200 mg,CaCl2200 mg,FeSO42 mg,ZnSO42 mg,MnSO42 mg,蔗糖10 g,加水1 000 mL,调pH值到6.5。  相似文献   
25.
杀虫剂和除草剂对生防菌盾壳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FAO推荐的菌落直径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4种除草剂、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1种农用抗菌素对盾壳霉菌丝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剂中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和敌敌畏对盾壳霉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大,但除敌敌畏外,其他杀虫剂EC50值均高于相应的田间最大推荐使用浓度(MRAR);辛硫磷和氧乐果对盾壳霉的抑制作用次之;而吡虫啉和灭多威则对其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4种除草剂的EC50值均明显低于相应的MRAR值,对盾壳霉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在正常使用浓度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赤霉素、云大120对盾壳霉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链霉素对其生长有一定影响,但EC50明显高于MRAR值。因此,在使用盾壳霉防治菌核病的田中,可以合理使用较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吡虫啉和灭多威等杀虫剂,而应尽量减少和避免使用吡氟乙草灵、草甘膦、百草枯等除草剂。  相似文献   
26.
为寻找到快捷有效的生理生化抗药性检测方法,对供试的6株对速克灵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核盘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酯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谱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间蛋白质及酯酶图谱存在明显差异,中抗菌株与敏感菌株可溶性蛋白的主带基本一致,但中抗菌株的带数略多于敏感菌株,Rf=0.14,Rf=0.53两条带为中抗菌株所拥有,而敏感菌株不具有,高抗菌株的谱带数又显著少于敏感菌株,Rf=0.53的谱带为抗性菌株所特有。酯酶电泳图谱中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均存在特异性酶带,敏感菌株在Rf=0.20处有一条主酶带是抗性菌株所没有的,Rf=0.22的主酶带则为抗性菌株中所特有而敏感菌株没有的。因此,认为Rf=0.20的酯酶带与核盘菌的抗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抗速克灵灰霉病菌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灰霉病菌高抗速克灵菌株和敏感菌株电导率变化及对渗透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在葡萄糖浓度80g/L或NaCl浓度5g/L之前,菌落直径随渗透压提高而增大,超过此浓度界线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抗药菌株在本试验的浓度范围内,在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均随渗透压提高而减小,且小于同等条件下敏感菌株的菌落直径。表明敏感菌株对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表现敏感,抗药菌株仅对高渗透压表现敏感,且抗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对渗透压更敏感。抗药菌株的相对电导率值大于敏感菌株,说明抗药菌株膜透性比敏感菌株大。  相似文献   
28.
通过在SMCS培养液中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双碳源,改变培养时间、温度及培养液的pH值,研究了盾壳霉产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盾壳霉接种在改良的SMCS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200 r·min~1.20℃)上培养15 d,可诱导产生大量的几丁质酶。改良的SMCS培养液配方:KH_2PO_4680 mg,K_2HPO_4870 mg,KC1200 mg,NH_4NO_3lg,MgSO_4·7H_2O_200 mg,CaCl_2 200 mg.FeSO_4 2 mg.znSO_4 2 mg,MnSO_4 2mg,葡萄糖5 g,几丁质5 g,加水1000 mL,调pH值到6.5。  相似文献   
29.
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从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4地区22个市县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对速克灵的抗性鉴定,得到速克灵敏感菌株76个,抗性菌株112个;并对4地区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2307μg·mL-1,EC90值为3 1898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 7921μg·mL-1,EC90值为16 7015μg·mL-1,抗性倍数为12 10倍。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表现为低水平抗性。且MIC的室内测定表明,速克灵抗性菌的MIC值均小于25μg·mL-1,这与生产中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低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0.
室内对峙培养和寄生致腐作用测定结果表明 :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Campbell)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明显拮抗作用 ,但对菌核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表面皱缩、软化腐烂 ,后期菌核表面密生大量盾壳霉分生孢子器 ,并从顶端孔口分泌出黑色球状分生孢子黏液。显微镜检盾壳霉寄生的腐烂菌核石蜡切片 ,结果表明 :盾壳霉菌可在菌核的表面和内部疏丝组织寄生 ,并形成分生孢子器。盾壳霉分生孢子器表生、半埋生或埋生于腐烂菌核上。被盾壳霉寄生的菌核 ,后期拟薄壁组织消解断裂成不连续的残片 ,内部疏丝组织消解 ,在发病后期致密的疏丝组织被盾壳霉菌消解成的网状结构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