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石磊  高倩  王磊  黄成  唐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05-4606,4731
[目的]为利用灌木柳作为克氏原螯虾实验室培养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清洁化水产养殖的育苗材料提供基础性研究参数。[方法]使用传统的曝气水培育克氏原螯虾"仔虾"以及较大规格的幼体,研究了灌木柳根系对螯虾存活率、体长增长量和体长变异系数的影响。研究了较大规格的螯虾幼虾在2种氨氮浓度的Ⅴ类污水中的存活情况,并分析了氨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曝气水中灌木柳组"仔虾"存活率和体长增长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在2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和氨氮净化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在10 mg/L氨氮污水中,灌木柳组幼虾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而2组氨氮净化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灌木柳对提高螯虾幼虾存活率、生长速度具有显著效果,而灌木柳对水体氨氮净化范围为2~10 mg/L。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分析了人才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等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旨为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Hadoop的农业大数据挖掘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复杂、分散、获取难度大等特点。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非关系型、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技术能够高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探索农业信息潜在的相关性和规律。文章分析了农业数据的特点、数据分析现状和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了基于Hadoop的农业大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架构、模块设计及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冀棉818是以W112为母本,抗单258-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形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丰产、抗病虫等特点。阐述了冀棉818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为阐明Wip1基因对雄性繁殖的影响提供新的着眼点。选取相同饲养环境、同一遗传背景的8周龄左右的野生型雄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ip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及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ip1蛋白在睾丸组织及精子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Wip1敲除型雄鼠为试验组,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比较两组的2-细胞率及囊胚率。结果显示,Wip1基因mRNA在野生型雄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睾丸中表达量最高,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次之;Wip1蛋白主要定位于睾丸组织中的长形精子细胞及附睾成熟精子细胞的头部。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雄鼠相比,Wip1敲除型雄鼠血清内睾酮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体外受精结果表明,Wip1敲除后2-细胞率及囊胚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Wip1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小鼠受精能力降低,这可能与Wip1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文章通过相关评价技术规范依据,并结合动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对霸王岭东一防火储水池修复工程影响区域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现状的调查与监测,分析评价了该修复工程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固炭减排、土壤改良等有良好的效用,近年来对其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报道考察生物炭施加方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而这对于生物炭的推广应用及其环境效用综合评估都有直接影响。为此,本研究采用水稻土柱试验,通过添加不同生物炭,即小麦秸秆(WBC)和木质锯末(SBC)分别在500℃和700℃制备的4种生物炭,研究其在混合施加或表面施加这两种施加方式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加生物炭的处理对水稻株高和反应叶绿素含量的SPAD值(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有积极影响,株高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表施处理大于混施处理。表施处理SPAD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略小于混施处理。(2)生物炭施加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增幅4.88%~8.39%,表施处理的结实率均高于对应的混施处理,但表施和混施处理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3)生物炭促进了水稻增产,而生物炭表施处理较混施对水稻增产的效应更为明显。(4)生物炭增加了水稻的收获指数,增幅2.58%~10.56%,表施和混施处理对收获指数影响无显著差异。(5)施加生物炭普遍提高了氮磷钾偏生产力,较对照提高了9.81%~36.25%。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变化研究──以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界定出西北干旱区典型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究其时空变化规律,以乌鲁木齐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统计数据,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空间处理技术与信息熵原理,结合"断裂点"分析方法,识别出2001年和2013年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范围,从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对半城市化区域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景观紊乱度和建设用地占比指标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2)半城市化地区呈星形发散状分布于南部核心区与北部郊区之间的乡(镇)/街道内;(3)半城市化地区的空间形态在西南、东南等方向呈现明显缩变特征;(4)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和对半城市化地区空间变化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海原甲藻在氮、磷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 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 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 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 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L–1,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 与细胞密度类似, 其中限磷组的最大细胞日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相对生产率、最小细胞代时、最大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61 d–10.44 d–11.58 d694.2 μg·μL1, 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而与其他处理组则有显著差异(P< 0.05)。藻细胞所受到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后期, 限磷组和其他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处理组各细胞参数均显著劣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营养的培养前期, 4个经过营养限制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持续营养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表明东海原甲藻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 其中磷限制后表现出的超补偿能力最强。由此可知, 东海原甲藻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在恢复营养培养后, 各处理组比对照组细胞数增多, 叶绿素a含量增高, 细胞日生长速率和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 细胞数净增率高达10.30%~80.95%, 细胞代时缩短。根据研究结果认为, 东海原甲藻具有较强的耐受低磷能力, 而在营养条件恢复情况下, 经历低磷胁迫的东海原甲藻又具有最强超补偿生长能力, 使得其在与硅藻竞争中居于优势, 这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在中国沿海海域频繁暴发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为揭示长江口及其邻近的东海海域甲藻赤潮逐年大规模暴发机理以及硅藻与甲藻赤潮种的演替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