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20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草地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陆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草地破坏问题严重,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发展。除了气候条件和土壤基质外,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而引起的。因此,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加强草地管理,发展生态畜牧业,走草畜平衡、增草增畜的道路,建立集约化效益型畜牧业的经济体制,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丰水期水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3年9月8~15日三峡水库成库后,利用航测的方法对三峡水库11个点位的部分水环境化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及非金属离子浓度比成库前普遍增高。阳离子以钙为主,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重金属中Pb、Cd含量高,各点位平均值仅能达到V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其余重金属浓度均优于Ⅱ级标准。调查区域营养盐浓度较高,其中TN各监测点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成库后叶绿素a含量增加显著,变化范围在1.58~7.35mg/m^3,平均浓度为4.69mg/m^3,但水库区域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水平。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水环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3S技术,对吉林省境内的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该地区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研究区建设用地、草地和农田的面积有所增加,林地、湿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有所减少;该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为0.15%,空间动态度为0.43%;林地变化最缓慢,变化幅度低于区域平均变化水平。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9.95×108 元/a,降低率为1.73%。林地、湿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价值量有所降低,分别减少0.31%,6.78%,5.15%和8.96%,草地、农田价值量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5.67%和5.13%。自然保护区的多种地类和多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结果显示,从1986到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量逐步增强,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明显降低;1986、1996、2006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38956×104、37834×104、34359×104t,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分别为230.26×108、223.63×108、203.09×108元。在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中保持钾素的经济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96.41%,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经济价值最低,仅占1.52%。该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在15000t/km2·a以上的区域面积较多,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在1000t/km2·a及以下的区域面积较多。研究结果将为该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京郊果园施用不同农肥的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揭示北京京郊不同施肥类型果园的土壤呼吸差异,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并分析平谷桃园单施化肥、有机肥和化肥混施、单施有机肥3种典型施肥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桃园不同施肥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有机肥施用小区的土壤日呼吸速率、日碳通量、月碳通量及生长期碳通量均最高.各样地的土壤5 cm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水分等土壤因子都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同施肥类型土壤呼吸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天CO2释放量也最低;化肥施用小区土壤全天CO2释放量高于有机肥和化肥混施的土壤,但其土壤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较低;有机肥施用小区的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最高,但也有着旺盛的土壤呼吸.说明有机肥和化肥混施有助于降低桃园土壤CO2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旧是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国内外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践以及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环水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包括:制订环水有机农业发展国家行动计划;建立环水有机农业试点;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培育国内有机产品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1995~2000年间淮河上游山丘区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基于研究区1995年和2000年两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采用网格和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变化以及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山丘区总面积约2.6×104km2,其中农田、森林和草地3种生态系统类型仍然是研究区土壤侵蚀量的主要贡献者。(2)研究区5年间土壤侵蚀总量下降了152.85万t。(3)土壤侵蚀模数高值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南部,这种分布趋势与地形因子和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4)1995~2000年淮河上游山丘区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呈现增加的区域的面积和价值增幅均大于呈现减少的区域的面积和价值减幅。(5)研究区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净增加1 001.86万元,绝大部分市县的土壤保持功能经济价值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明确生态退化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布,是有针对性开展生态调控修复的前提。围绕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力、经济社会驱动力,运用地理信息再编码叠加分析技术、生态分区技术等,构建生态退化驱动空间分布识别模型,并以浑善达克防风固沙功能区为例,基于防风固沙生态功能退化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提出重点治理、调控治理、预防治理、维护治理的生态修复分区策略,并根据生态功能退化自然驱动与经济社会驱动复合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具体的生态调控修复方案。结果显示,重点治理区主要分布在浑善达克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包括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克什克腾旗、多伦县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部分区域,植被、地形、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其防风固沙功能退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文中分析了海城市绿地系统现状,指出该区域内绿地系统存在着总量低、空间分布不均匀、绿化配置结构单一、整体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等问题。从满足滞纳粉尘、SO2净化和维持碳氧平衡等生态需求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得出海城市绿地覆盖率应达到40%~45%才能基本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出在绿地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绿地面积、优化树种配植结构、合理布局绿地生态空间等措施,提高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充分发挥绿地在改善海城市生态环境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位于北京市的上风地带,是京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景观变化直接影响到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基于1987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冀西北间山盆地区13年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1)研究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数量减少,其他用地不同程度的增加。景观主导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景观结构基本没有变化。(2)景观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与盆地、河川的交接地带。(3)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大于理性行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状态。(4)景观异质性和名样性上升。稳定性加强,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景观在化的干扰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