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以高杆大穗型品种丹玉39为试验材料,研究6种不同化学调控剂对辽东地区春玉米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化学调控剂均有效的降低植株高度,提高了玉米抗倒性,并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以玉佬大(40%)化学调控剂增产作用最显著,比对照增产38.49%。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硬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深松时间、深松效果下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春季深松40 cm的玉米产量最高,为9 44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84%,行粒数和百粒重以春季深松40 cm处理的最大。产量与苗期土壤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玉米生育期间对照土壤含水量低于不同处理,春季深松40 cm和深松30 cm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3.
旅大红骨种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是我国玉米育种界公认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育种者对旅大红骨种群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扩增与创新 ,选育出旅 9、旅 9宽、E2 8、丹 340等 31个优良自交系 ,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 6号、丹玉 1 3号、沈单 7号、掖单 1 3号等 5 6个 ,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 ;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 ;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群等 3种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34.
玉米杂交种丹玉59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8年冬海南以丹T135为母本,丹340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59号具有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抗倒伏,抗旱,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优良的中熟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35.
玉米双株叶片定向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是玉米单穴栽培基础上的创新型技术,为改善玉米群体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玉米双株定向超高产栽培的原理、关键性技术、创新发明和科技成果作以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6.
以高秆大穗型品种丹玉39为试验材料,研究六种不同化学调控剂对其形态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种化学调控剂均有效的降低植株高度,提高了玉米抗倒性,并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以玉佬大(40%)化学调控剂增产作用最显著,产量比对照增产38.49%。  相似文献   
37.
为探明施肥深度和施氮量对辽东地区玉米产量及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设置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深施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产量构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辽东地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在辽东地区,氮肥深施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氮肥深施...  相似文献   
38.
刘旭  高洪敏  赵文媛 《杂粮作物》2010,30(3):159-162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玉米育种的科学预见性以及对育种目标的制定、资源的研究利用、基础群体组建和改良、自交系选育、杂交组合的配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20年来改良Reid及旅大红骨类群在辽宁省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生产和育种用咎质的分析,发现玉米种质主要集中在四大杂优群,的主要模式有5种,重点讨论“丹玉”玉米三番五次能种上使用的主要杂优 和杂优模式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并根据丹东育种者成功的经验和育种实践,对其地方种质与外来种质结合利用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0.
氮钾互作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氮、钾肥对辽东南地区玉米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丹玉801为材料,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氮肥(N)、钾肥(K)及其交互作用(N×K)对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氮钾肥配施对玉米物质生产特性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辽东南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辽东南地区,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对穗数、穗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产量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受氮肥、钾肥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_(300)K_(120)、N_(180)K_(120)及N_(300)K_(60)产量分别为9 262,9 020,8 848 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N_(300)K_(120)N_(300)K_(60)(19 287 kg/hm~218 833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氮肥及氮钾互作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极显著,N_(300)K_(120)、N_(300)K_(60)和N_(180)K_(120)千粒质量分别为295,290,284 g,三者差异不显著;氮钾肥的交互作用集中在玉米生育后期,主要通过影响千粒质量来提高玉米产量。氮、钾肥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而是复杂的交互效应,因此,生产中要综合考虑氮、钾肥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施肥,合理配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奠定基础。结果可为辽东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