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科学   70篇
  38篇
综合类   2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粮食供需矛盾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各国发展的战略问题 人类面临着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迅速攀升,而农业生产能力却随着土地大面积退化、水资源减少、能源与石化原料短缺、农业劳动力不足呈下降趋势,因而导致供需矛盾恶化,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受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02.
免耕播种机玉米根茬处理装置作业功耗试验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找出影响免耕播种机玉米根茬处理装置的功率消耗的主次因素,对新研制的免耕播种机玉米根茬处理装置进行了室内土槽试验研究,对影响作业功耗的因素采用二次旋转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玉米根茬处理装置的功耗模型.分析表明,在影响功率消耗的主要因素中,入土深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刀轴转速;机组前进速度、刀轴转速以及入土深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功率消耗的影响较小,单组根茬处理装置单组工作时功率消耗为1.55~2.35 kW.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免耕播种机以及选择配套动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0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一场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耕作技术革命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以畜力为动力的耕作农业时代(又称为传统有机农业时代)和传统无机农业时代。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畜力耕作到机械化耕作,每一次耕作方式的变革都带来了农业的一次巨大飞跃。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空前提高。但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相似文献   
105.
农业机器优化配备的新方法——非线性规划综合配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农业机器优化配备计算方法中,典型的线性规划配备法不能优化作业期限,机器时间系统配备法又不适应交叉的耕制以及机型选优的需求。本文研究的非线性规划综合配备法,是一种能比较全面地适应华北平原一年两熟耕制的配备计算方法。实地试算证明,该方法是成功的。算法和程序的改进,将运算时间也缩短到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6.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2  
我国北方约有3300万hm^2的干旱少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作农地,存在着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为了探讨适合北方旱地的机械化耕作理论,技术和机具,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91年开始在山西,河北建立了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区,对翻耕,深公,免耕三种耕作方式,对碎秆,倒秆,立秆三种覆盖方式,开展了农机农艺结合的系统试验与配套机具的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旱地深松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可调翼深松铲的正交试验与深松后效试验,研究了深松的影响范围、土壤体积密度的变化规律和深松周期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悬挂位置、翼板位置、入土角对松土深度有显著影响,深松影响的宽度范围为深度的2.2倍。提出了保持麦地松后地表硬度一致的方法。后效表明,1次深松至少可以持续2年。还分析了深松机组的入土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如何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已经上升为各国发展的战略问题。粗放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不计资源消耗、不顾环境影响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改变农机化发展模式,把简单地依靠机器数量增加、能源消耗增加、化肥与水资源用量增加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上来,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9.
利用中农采样器对北京周边典型农作区春季土壤风蚀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延庆和大兴的留茬覆盖比传统翻耕分别减少风蚀量31.51%和45.61%;昌平免耕比耙耕减少风蚀量13.43%。如按年风蚀天数100天计算,延庆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8.45t/hm^2和12.337t/hm^2;大兴免耕地和翻耕地年风蚀量分别为3.073t/hm^2和5.65t/hm^2;昌平免耕与耙耕相比,年风蚀量分别为5.578t/hm^2和6.443t/hm^2。说明裸露农田风蚀对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性耕作可以明显减少农田扬沙扬尘,为北京周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30,自引:34,他引:130  
国外多年的保护性耕作实践表明,旱地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沙尘暴。项目研究目的是检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适应性、应采取的工艺体系及机具。从1991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等合作,开始农艺农机结合的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10年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不仅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增产增收。通过改进保护性耕作工艺,开发研制中小型保护性耕作机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特色在于用小型机具在小地块上实现保护性耕作、以及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从而满足我国既要保护环境又要提高产量的要求。研究表明,我国北方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差别较大,在保护性耕作推广中需要分区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