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实践教学质量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决定作用,进而将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深入分析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应该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2.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可以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3.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园林植物天敌,对园林植物害虫进行综合治理,对大庆园林植物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庆地区园林植物节肢动物群落顶位物种和中位物种的丰盛度均低于基位物种的丰盛度。营养层在0.20~0.98,种多样性在1.91~3.04,功能团在2.11~3.37,种的均匀度变化不大,在0.81~1.13。  相似文献   
34.
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中苗期是最重要的生长阶段之一,这一时期将影响到植物后期的生长情况及采收品质。为探索适宜板蓝根种子播种的温度。通过室内人工气候培养箱模拟实际环境控制变量来培养板蓝根种苗,分别在10、15、20、25℃4个温度处理条件下进行,研究观察不同温度下板蓝根幼苗的发芽率、根长、株高等形态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值内板蓝根幼苗发芽率、胚根长、株高、子叶长、子叶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正比例关系,且在25℃处理下各项指标达到最大值。表明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试验温度范围值内板蓝根在幼苗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35.
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些特殊的栽培技术可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的意愿定时开放,使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的称为促成栽培;使开花期比自然花期延迟的称为抑制栽培。介绍了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调控技术,包括模拟自然生境法、温度处理法、光照处理法、栽培管理法和激素调节法等。  相似文献   
36.
在干旱区玉米田开展药剂除草试验,测定植物油类助剂、有机硅类助剂分别与硝·烟·莠减量混用防除杂草的效果,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除草剂常量处理相比,除草剂减量+助剂对阔叶草和禾草的防除均有增效作用,尤其对禾草增效明显.混用处理药后30 d对杂草的防效为93%~100%,玉米产量增加5%以上.  相似文献   
37.
38.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挖掘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奉献精神、科研精神、大国情怀、团队合作意识等根植到学生心中,让农科专业大学生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9.
改良式“V”形篱架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生产能力,根据大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及生产实际情况提出改良式"V"形篱架栽培模式。调查了改良式"V"形篱架设施栽培模式和常规直立篱架栽培的葡萄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V"形篱架栽培模式与直立篱架栽培模式比较,葡萄根系量和根系分布、葡萄枝蔓生长发育情况、葡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等均表现出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40.
目前对于赤芍种子萌发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对不同处理对芍药属种 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从不同条件层积处理对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GA3 与CTK 对 芍药属种子萌发的影响;其他处理对赤芍种子萌发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研究赤 芍种子萌发的试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