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高密度遗传图谱初步定位结果,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对西瓜果形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有助于全面研究果形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利用114份纯合西瓜品系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及其果形指数表型进行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分析,结合GBS高密度遗传图谱初步定位结果确定果形基因候选区段,以商业小型西瓜品种纯化所得品系K2(椭圆形、FSI=1.54±0.13)和L1(圆形、FSI=1.11±0.07)为材料构建F2群体,通过开发分子标记对果形基因ClFSI进行精细定位,根据西瓜参考基因组‘97103’v1注释信息确定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验证。【结果】利用1 152份F2群体,最终将ClFSI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FMFSI-1与FMFSI-2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63 kb区间内,共包含5个注释基因。其中Cla011257属于已报道与控制果实纵径和果形相关的SUN基因家族。经测序分析发现,西瓜椭圆形品系K2在该基因第3外显子上存在两个非同义突变位点Chr3:26846636 G-A和Chr3:26847041 G-A(‘97103’v1),分别导致天冬酰胺(Asn)替换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替换为赖氨酸(Lys),并利用Chr3:26847041突变位点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FSICAPS-2。qRT-PCR分析表明,K2(椭圆形)与Charleston Gray(细长形)中候选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L1(圆形)。【结论】本研究将控制西瓜果形的ClFSI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63 kb区间内,推测Cla011257为最终目的基因,Chr3:26847041和Chr3:26846636突变位点是导致果形不同程度伸长的重要位点,并开发了可以同时鉴定Cla011257多种突变类型的功能标记FSICAPS-2。  相似文献   
52.
抗裂与易裂果西瓜果皮解剖结构及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型厚皮纯合家系抗裂果‘K2’和小果型薄皮纯合家系‘L1’为试材,比较果实果皮解剖结构与酶活性。于授粉后的21、24、27、30d取样,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果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抗裂果果皮中石细胞的大小和形状比易裂果的更小更圆;在抗裂果中观察到一个明显的从小细胞到大细胞转变过程,抗裂果果皮结构的变异程度明显高于易裂果;在小型西瓜成熟的过程中,果实的抗裂性与果皮细胞结构的变化和排列有关;检测授粉后30d果皮酶的活性,表明薄皮易裂果家系中果皮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要高于厚皮抗裂果果皮;裂果率与果皮果胶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果皮厚度和果皮果胶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3.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观果树种在齐齐哈尔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现状,比较观果树种在园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观果树种的利用特点,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市园林绿化的观果树种,提出适合的配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在园林绿化中对观果树种的利用种类不够丰富多样,数量也不占优势;主要以忍冬科忍冬属、荚蒾属、接骨木属及蔷薇科李属、樱桃属、梨属、苹果属等几个科属的观果树种应用较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硒对盐胁迫下油豆角幼苗生长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硒对植物抗盐性。[方法]以油豆角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2SeO3对盐胁迫下油豆角幼苗生长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Na2SeO3溶液浓度为5~30mg/L时,各处理茎粗没有显著变化,但25和30mg/L处理的茎粗显著小于5mg/L处理。Na2SeO3溶液浓度为5~25mg/L的各处理株高没有显著变化,但30mg/L Na2SeO3处理的株高显著小于其他处理。Na2SeO3处理(10—25mg/L)能够显著提高100mg/L NaCl胁迫下幼苗的根系活力。5和30mg/L Na2SeO3处理的根系活力较对照都有显著降低,20和25mg/L Na2SeO3处理的根系活力有极显著增加。硒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要高于对照,其中25mg/L Na2SeO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结论]10~25mg/L Na2SeO3处理可以缓解NaCl对油豆角幼苗的伤害。关  相似文献   
55.
为探明海蜇养殖群体的种质情况,了解海蜇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海蜇转录组数据,利用MISA软件筛选出5088个微卫星位点,挑选出100个微卫星位点设计引物,58个位点扩增出目的条带,其中25对微卫星引物具有多态性,并对江苏自然群体和辽宁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江苏自然群体和辽宁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120、2.360,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112、1.738,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495、0.378,多态信息含量均值分别为0.420、0.311,香农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823、0.593。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度多态性水平,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稍高于养殖群体。本研究的结果为海蜇遗传改良、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6.
西瓜果形是西瓜重要的外观性状,本研究利用以椭圆形品系K2和圆形品系L1为亲本的F2群体(351个个体),进行了西瓜果实宽、长及果形指数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宽度和果实长度呈典型正态分布,而果形指数分布上则出现双峰且圆果型∶椭圆果型接近于3∶1,说明在果形指数存在主效基因调控。果实宽度与果实长度、果实长度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669;果实宽度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77。通过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分型技术对群体中果形指数大于1.4的10株个体和果形指数小于1.1的10株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结合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将西瓜果形基因定位到了3号染色体的26.80~27.33 Mb区段内,并预测了14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果形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7.
以2种基因型小型西瓜为试材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研究西瓜花蕾横径、不同激素配比、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花蕾横径为4.6~5.0 mm时,诱导率最高,平均诱导率达到32.67%;2个西瓜品种的花药在MS+6-BA 1.5 mg/L+NAA 1.0 mg/L上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45.52%、30.50%;花蕾在4℃条件下低温预处理48 h可以提高西瓜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诱导率达40.67%;将接种的花药在33℃条件下进行1 h的热激处理后,愈伤组织褐化率较高,不易长出绿色致密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8.
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磷酸钙为磷肥肥源、番茄为研究对象,磷肥作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且比例为6:4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磷肥对番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将追肥总量平均分为2份,分别在第1花穗现蕾和第1穗果的第1个果开始膨大时施入,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并且根系中氮、磷、钾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9.
小型西瓜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基因型的小型西瓜无菌苗为试材,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继代生根培养对离体器官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不定芽再生效果好于子叶;不同基因型最适的激素组合不同,W1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1.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20.00%,W2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3.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30.00%,W3的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2.0mg/L 6-BA+0.5mg/L NAA,再生频率为24.00%;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mg/L。  相似文献   
60.
苦楝引诱防治星天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苦楝(Melia azedarach)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7h之间;诱饵树以设置在通风向阳的林道旁或郁闭度较小林分的林窗中为宜,距寄主植物有一定蹁的林缘更佳。以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枝皮,用其浸提液制成滤纸和木块诱芯,对星天牛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以甲苯、丙酮、乙醇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单头次啃咬诱芯时间达37min46s,且雌虫在诱芯上表现出产卵动作;红外光 谱仪测试及引诱效果分析认为苦楝树中具有活性的引诱成份为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苦楝诱饵树上喷施农药毒杀星天牛时,以8%绿色地雷300倍液为首选,可每25d喷药1次;而用50%甲胺磷300倍液、40%氧化乐果400倍液应每半个月内施药1次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