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1.
排矸年限是影响矸石风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及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因此,按照排矸年限可将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划分为四种立地类型:Ⅰ类矸石山排矸年限50 a,风化层厚度50 cm,土壤结构较好,物理理化指标均高于其他类型矸石山;适生植物种类较多,具备了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的良好条件。Ⅱ类矸石山排矸年限30~50 a,风化层厚度40 cm,土壤结构良好,物理指标低于Ⅰ类矸石山高于Ⅲ、Ⅳ类型矸石山;适合于抗逆性强的灌木或乔木树种。Ⅲ类矸石山排矸年限10~30 a,风化层厚度25 cm,土壤结构一般,土壤通气性较差;植被恢复时应采取一些辅助措施。Ⅳ类矸石山排矸年限10 a,风化层厚度10 cm以下,地温高,且有自燃现象,几乎无风化层、无土壤团粒结构;尚不能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2.
在枣粮间作模式下对间作作物的物质积累及产量成因进行对比分析,以玉米品种先育335、高粱品种沈杂5号为试材,分别对其在出苗后45、60、75、90 d和105 d的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和茎粗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枣粮间作模式下,玉米和高粱分别在ZY4和ZG8模式下粮食产量最高;高粱在各生育时期内的光合速率均高于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内差异较小,相对玉米可适当密植;在ZY4和ZG8的模式下玉米和高粱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高,为高产量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穗数和粒重受密度影响较大,穗粒数影响较小,ZY4和ZG8模式下枣树、玉米、高粱三者配置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FIP-fve基因在金针菇本体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了pCAMBIA1301-pGPD-FIP-fve超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农杆菌LBA4404中,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金针菇转化法,最终获得了FIP-fve基因超表达的金针菇;进行FIP-ve基因沉默(RNAi:FIP-fve)、FIP-fve超表达(pGPD:FIP-fve)和野生金针菇(CK)菌丝体培养和子实体栽培,并记录菌丝体和子实体时期的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pGPD:FIP-fve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CK金针菇次之,而RNAi:FIP-fve金针菇生长速度最为缓慢;子实体出菇栽培后,在子实体数量、菌柄长度、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方面,pGPD:FIP-fve金针菇都明显优于CK金针菇,而RNAi:FIP-fve金针菇的子实体生长状况最差。研究结果表明,FIP-fve基因能够促进金针菇菌丝体的生长,并对金针菇原基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最终影响金针菇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高英旭 《防护林科技》2017,(12):93-94,100
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整体产业化落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自主选育品种缺乏、合理栽培技术欠缺、仿野生与野生品质差异大、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本文从松杉灵芝仿野生菌包栽培、出芝管理、采收管理、提高松杉灵芝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及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松杉灵芝仿野生栽培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纯农业(ck)、榛-农,核桃-农、枣-农4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状的比较可知:枣一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及土壤总孔隙度均较大,能够较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在辽西干旱丘陵区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采矿形成的排土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文章选取白榆、臭椿、沙棘3个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N、P肥不同配比对其地径和树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州矿排土场人工幼林地进行施肥,能明显加快林木的树高和地径生长;磷肥效果明显好于氮肥;树种之间,臭椿对肥料更敏感,白榆和沙棘效果较差。建议少量、多次使用速效化肥或选用一些分解缓慢的长效肥料。  相似文献   
17.
废弃矿区矸石山地的生态恢复一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矸石山地的降水量不足、蒸发强度大、天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瘠薄、植被发育差、干扰强度大、立地条件恶劣,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降低,一些林木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发挥不出较高的生态效益。通过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技术进一步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提出了在辽西北困难立地条件下废弃矿区地植被恢复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遵循矸石山地造林原则的基础上,改善土壤的适生环境,正确的选择造林树种,有效的解决造林树种苗期的水分供应,合理地施用速效肥料是解决矸石山地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花粉生活力是决定地被菊杂交结实的重要因素.采用染色法、活体萌发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地被菊花粉活力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法不适合地被菊花粉活力测定;活体萌发法只能定性判断花粉生活力的大小,而不能定量判断;离体萌发法结果直观可靠;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5%蔗糖+20 mg/L硼酸+10 mg/L CaCl2+15%PEG6 000.  相似文献   
19.
以松杉灵芝、韩芝、赤芝3种不同灵芝品种种植地为研究对象,对3种不同灵芝品种种植地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20~40 cm土层下松杉灵芝的种植地土壤物理性质最好,并能有效地降低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种植地土壤含水量;3种不同灵芝品种对种植地1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影响较大,对种植地0~10 cm以及20~4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松杉灵芝林下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辽宁东部林区的林分类型、立地条件、水热条件、菌包放置方式和处理方式对松杉灵芝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落叶松纯林,坡度小于25°、阴坡半阴坡、厚土层、枯枝落叶层大于5 cm、土壤为弱酸性时效果最好。在20~25℃,林内空气湿度大于75%、土壤表层温度为20~25℃、土壤表层湿度大于60%、林内透光度为0.6~0.8时的水热条件下效果最好。地表堆垒菌包和地下埋设菌包、中间放置木段方式对于培育松杉灵芝的效果均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