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7种药剂对瓜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对瓜蚜的速效性非常好,3d的防效均达99%以上,10%吡虫啉、1.8%阿维菌素具有很好的持效性,28d时的防效达96%以上。24%螺虫乙酯悬浮剂速效性最低,3d的防效仅为70.64%,随时间延长,防效有所提高,7和14d的防效分别达82.34%和73.52%,28d后则降至8.1%。  相似文献   
32.
自动监测装置用温室粉虱和蓟马成虫图像分割识别算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温室黄瓜作物虫害种类、数量变化情况以预测虫害发展趋势,该文以粉虱和蓟马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Prewitt、Canny边缘检测算子分割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温室粉虱和蓟马诱虫板的图像识别算法。该方法利用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颜色空间的I分量与L*a*b*颜色空间的b分量二值图像中害虫目标与背景的高对比性,再分别相应地利用Prewitt算子和Canny算子进行单头害虫边缘分割,再经过形态学处理,最后融合这两幅二值图像完成单头害虫区域的提取。然后提取害虫的5个形态特征(面积、相对面积、周长、复杂度、占空比)及9个颜色特征(Hue-Saturation-Value颜色空间、HSI颜色空间、L*a*b*颜色空间各分量的一阶矩),并对这14个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特征值作为SVM的输入向量,进行温室粉虱和蓟马的诱虫板图像识别。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向量组合的BP(back propagation)与SVM的害虫识别率、4种不同SVM核函数的害虫识别率,发现颜色特征向量是粉虱和蓟马识别的主成分,且SVM的识别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线性核函数的SVM分类性能最好且稳定。结果表明: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5%,粉虱和蓟马成虫的识别率分别是96.0%和91.0%,能够实现温室害虫的诱虫板图像识别。该研究可以为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提供支持,为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三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为试虫,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新型杀虫剂对中国梨木虱的田间防效,以期确定防治梨木虱的理想药剂及最佳时期。结果表明:在2次试验中螺虫乙酯悬浮剂对梨木虱药后7~21d防效均达90%以上,是防控梨木虱首选药剂;其它药剂防效较差,其中氟啶虫胺腈与乙基多杀菌素混用防效优于单剂;在卵孵化末期施药的防效优于若虫期。建议在梨木虱一代卵孵化末期选用240g·L~(-1)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避免梨木虱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简单、实用、低成本、有效期长的诱捕器试材,利用"苹果牌"10号自封塑料袋做诱捕器容器,比较3种诱杀液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捕杀液(0.5%洗衣粉液)处理诱集梨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平均日诱蛾量为19.57头。以常规捕杀液处理加10%酱油效果较差,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低于对照诱盆75.93%。  相似文献   
35.
温度对东亚小花蝽捕食美洲棘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雌成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利用HollingⅡ、HollingⅢ及Flinn’s三种模型研究了辣椒上天敌捕食量、猎物密度和环境温度三者间的关系,并推测了该功能反应和搜索效应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16、19、22、25、28、31和34℃各温度条件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大,且差异显著,寻找效应随之降低。HollingⅡ与HollingⅢ模型均适合拟合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且HollingⅡ模型较HollingⅢ模型拟合度更好。在HollingⅡ模型拟合条件下,东亚小花蝽22℃时瞬时攻击率最高,为1.132,34℃时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07 d。在HollingⅢ模型拟合条件下,19℃时最佳寻找密度最低,为10.31头,34℃时单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52.67头。由双因素变量Flinn’s模型拟合得到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平均瞬时攻击率为4.314,并且在34℃、初始猎物密度45头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能发挥最大捕食潜能。表明东亚小花蝽为美洲棘蓟马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36.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37.
为了明确温度对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二斑叶螨为食料,研究了16、19、22、25、28、31、34℃7个恒定温度下智利小植绥螨不同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动态及产卵量。结果表明,16~31℃范围内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4℃下发育历期较31℃有所延长。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卵-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8、14.91、14.28、14.03和12.36℃,有效积温分别为29.69、4.94、8.96、11.72和58.33日·度。19~28℃下平均单雌产卵量较高,分别为93.60、86.90、94.25、88.95粒/头,31℃下产卵量最少,为39.25粒。16、19、22、25、28℃下平均产卵历期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0.10、22.55、19.10、19.10、21.10d,31℃下产卵历期仅为11.35d。智利小植绥螨在19~28℃下发育状态较好,繁殖力较高,说明该温度范围是智利小植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8.
不同诱捕器对小菜蛾诱集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8种类型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杀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黏胶型垃圾桶状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最好,水盆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介于各种黏胶型诱捕器之间。同一诱捕器外沿诱集到的小菜蛾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39.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一些地区相继暴发成灾,并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我国蔬菜、棉花、花卉等经济作物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据报道,由于地理种群的差异,烟粉虱包含了许多具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生物型,北京地区过去以B型烟粉虱为主,近年来Q型烟粉虱演变为主要种群,Q型烟粉虱比B型烟粉虱对多种化学农药的抗药性更强,特别是新烟碱类农药对B型烟粉虱敏感,但对Q型烟粉虱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0.
茶黄螨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