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3篇
  10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六年前,延安市宝塔区农民积极响应当地政府“果树下川,粮食上山”的号召,大力栽培由果树局统一调运的“优质”果苗。他们满怀信心,希望能从此脱贫致富;时至今日,他们不但未能因此而致富,反而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2.
试验根据已有的哺乳动物FE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共144头水牛(属于10个群体)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牛FEZL基因第1外显子长度为907bp,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1个SNP(c.165G〉A),属于同义替换,其buffalo。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接近固定;河流型和沼泽型两类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多个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水牛与普通牛、人、小鼠、马、猪和狗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序列差异较大,推测水牛的FEZL在功能上可能与普通牛等其他物种存在差异;尽管两类水牛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但其可能与水牛乳腺炎易感性无直接关联。研究结果可为水牛乳腺炎的抗病育种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3.
以1986、1993、21300和2006年四期Landsat/TM为数据源,利用NO2在蓝光波段存在吸收峰谷结构这一光谱特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ERDAS空间建模功能,反演了兰州市NO2的空间分布,得到不同时期NO2分布图.将同时期统计观测数据与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厂兰州市NO2分布特征,探讨了NO2分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4.
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四个过程。其中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过程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5.
 以‘早钟6 号’(黄肉)和‘白玉’(白肉)两类枇杷为材料,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果实果皮 和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对15 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随着果实发育成熟,β–胡 萝卜素含量在黄肉‘早钟6 号’果皮和果肉中增加,到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8.53 和11.92 μg ? g-1 FW; 在白肉的‘白玉’果皮中也呈增加趋势,到成熟期最高,为38.89 μg ? g-1 FW,但果肉中略有下降,从最 初的0.47 μg ? g-1 FW 降低至0.29 μg ? g-1 FW。两个品种果皮和果肉的β–隐黄质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均 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叶黄质含量在‘早钟6 号’果皮中表现为下降,在果肉中则持续上升;在‘白玉’ 果皮中表现为先降后升,在果肉中变化不大,维持较低水平。‘早钟6 号’进入转色期后,与‘白玉’相 比,在果皮中的PSY 和CYCB 表达量较高,而在果肉中CYCB 和BCH 的表达量较高,提示枇杷不同发育 阶段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主要受PSY、CYCB、BCH 基因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06.
用环六亚甲基四胺替代甲醛保存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解剖学是动物医学教学、科研的一门主干课程,用甲醛保存标本是目前医学、生物学、兽医学保存标本的基本方法.目前所用的动物标本经固定处理后,为避免水分蒸发、霉烂等变化,常浸泡于甲醛中进行湿保存.甲醛作为一种固定液,具有渗透速度快、固定效果好、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故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应用在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7.
李若  魏伟 《北京农业》2011,(33):207-208
村委会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村的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以个案研究为基础,对村委会在农村民主管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探求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8.
综合治理前后民勤绿洲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9年、2006年和2013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分别从景观和类型2个水平上对比研究了综合治理前后民勤绿洲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1999—2006年),绿洲内以牺牲林地、草地为代价的盲目开垦现象与绿洲沙漠化趋势同时并存,民勤绿洲景观的复杂程度和连通性不断提高,而其景观异质性在降低,绿洲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综合治理后(2006—2013年),民勤绿洲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在提高,破碎化程度和斑块连通程度均在下降,而其景观异质性在增加。绿洲景观破碎化程度的下降主要是受湖区绿洲景观破碎化程度变化的影响,该时期,退耕后的生态恢复已初见成效,但泉山区土地沙化和湖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依然严峻。景观指数变化在绿洲尺度和各景观分区尺度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景观指数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改变了民勤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时空格局特征,从而对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人类活动是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计算人类活动对NPP的影响可以定量评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评价环境治理工程成效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治理前后的NPP人为影响值,比较2个时段NPP人为影响值的空间格局、变化及趋势,并以行政区为单元评价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研究表明:(1)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影响覆盖了大部分区域,2000—2006年人为影响值为-588.31~653.57 g·m~(-2)·a~(-1),2007—2010年为-644.30~673.63 g·m~(-2)·a~(-1)。2个时段人为作用对全流域植被NPP的正负影响均十分剧烈,整体都表现为正影响,净影响值从0.37 Tg·a~(-1)减少到0.33 Tg·a~(-1)。(2)治理后流域60.13%的区域NPP人为影响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正向影响减弱(占36.54%)和负向影响减弱(占12.09%),人类活动在直接作用区域有所放缓;但人为影响的方向变化较少,仅占5.60%。这说明虽然治理局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各行政区治理成效各异,民勤与凉州区成效最为显著,其他依次为古浪、天祝、永昌、肃南、金川等县市。  相似文献   
110.
<正>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CAP)是所有欧盟国家的共同政策,它由欧盟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和资助。1962年欧共体达成第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CAP,2022年是欧盟CAP实施60周年,同时欧盟又推出了新的CAP,新一轮政策期间为2023—2027年。新立法和政策机制于2023年开始实施,助力更公平、更环保、更注重成效的CAP。新CAP围绕十个关键目标,即确保可行的农业公平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