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45d和60d,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一次施药和两次施药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特别是进行两次施药的处理,药后60d时70%噻虫嗪dp和25%噻虫嗪sp防效分别为93.75%和94.63%.噻虫嗪防治甘蔗蓟马不仅效果好,而且特效期也长.  相似文献   
32.
正金龟子是甘蔗重要的地下害虫,在我国各甘蔗种植省(区)均有发生。据统计,我国为害甘蔗的金龟子约60种(龚恒亮和安玉兴,2010),广西有39种(龙秀珍等,2015)。近年来,金龟子在广西部分蔗区严重发生,对甘蔗的产量和糖分造成较大损失(商显坤等,2014;2016)。目前我国关于甘蔗金龟子种群发生动态的研究较少,对其预测预报的研究也鲜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灯光诱集技术,于2012—2014年在广西北海蔗区调查灯下金龟子的发生种类并监测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温度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0、23、26、29和32℃不同温度下测定甘蔗条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结果显示,在20~32℃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0℃下完成1个世代需要83.30 d,而32℃下仅需35.56 d。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产卵前期以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87、9.90、13.67、10.79和11.27℃,有效积温分别为69.49、490.99、142.95、26.72和717.68 d·℃。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雌成虫产卵量在26℃时最高为136.37粒/头。卵和蛹在26℃时的存活率最高,分别为94.71%和93.55%,在29℃时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7.73%,在26℃时全世代的存活率最高,为42.08%。表明温度是影响甘蔗条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因素,26~29℃是甘蔗条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化病毒(MD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特异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病毒CP基因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收集的48份样品中检测出SrMV阳性33份,SCMV阳性2份,SCMV和SrMV复合侵染1份,未检测到MDMV和JGMV.花叶病的发病率为75.0%,其中,SrMV、SCMV及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发病率分别为68.8%、4.2%和2.1%.台糖系列及其他引进品种的甘蔗花叶病感病率较高,桂糖系列品种的感病率相对较低.[结论]甘蔗花叶病已在广西大部分蔗区发生,其致病原以SrMV为主,SCMV零星发生,由SCMV和SrMV复合侵染的甘蔗花叶病发生机率较低.广西蔗区可能存在其他种类病原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