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为了研究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皮拉断应力的影响因素,以青皮甘蔗为试验对象,利用WD-200B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甘蔗皮拉断正交试验,选取加载速度、含水率、加载部位为影响因素,以拉断应力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同一部位随着加载速度从10 mm/min增大到250 mm/min,甘蔗皮的拉断应力从31.95 MPa增大到44.89 MPa;加载速度50 mm/min时甘蔗皮的拉断应力从根部、中部、尾部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含水率从45.71%减小到7.81%,甘蔗皮拉断应力先由从23.00 MPa减小到16.41 MPa,然后再增大到28.86 MPa;各因素对甘蔗皮拉断应力的影响主次关系为含水率、加载部位、加载速度。在加载速度为50 mm/min,含水率为20.10%,加载部位为尾部时,拉断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52.
以108杨为试材,以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的高效不定芽诱导再生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梯度浓度卡那霉素(Km)对108杨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对Km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叶柄和叶片外植体的敏感性高;在遗传转化过程中70mg/L的Km作为茎段外植体的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对于叶柄和叶片外植体,选择30mg/L的Km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3.
日前,为确保吉林省退耕还林(草)工作的顺利实施,吉林省纪委、吉林省监察厅颁布实施了《中共吉林省纪委吉林省监察厅关于退耕还林(草)工作中违纪行为党政纪处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吉林省能顺利、高标准完成,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一项林业工程的实施,由省纪  相似文献   
54.
孙菁菁  高肖贤  魏静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3-12835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胰腺发育与缺陷的转基因特异性表达系统,探索胰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并进行体外验证。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 GFP)为报告基因,小鼠PDX1启动子为特异性启动元件,构建胰腺特异性启动e GFP表达载体PDX1-e GFP,载体转染MIN-6胰岛β细胞和猪耳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后,进行荧光观察和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 GFP在MIN-6胰岛β细胞中的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达,而在非胰腺细胞猪耳成纤维细胞中均不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胰岛特异性表达载体PDX1-e GFP,为构建相关基因在胰腺中特异性表达的载体提供依据,为制备胰腺缺陷动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山地观光茶园以茶叶为主题,以茶文化为特色,集聚茶文化、茶科技、茶休闲于一体,在对茶业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对茶叶生产经营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延伸以茶为主的价值产业链。本文深入挖掘以巴楚文化为内涵的茶文化,对山地观光茶园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山地茶园的生态环境,推动山地观光茶园的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7.
指出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是近些年来土壤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时,必要考虑到影响其插值准确性的因素。总结了前人的文献,对其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主要表现在: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一般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养分空间的分布直观观测。其影响因素主要罗列了地形、采样方式、采样间距、采样密度和采样尺度。随机采样和网格采样对插值的影响以实际研究区具体情况分析,采样密度和地形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的影响不可忽略,尤其是在速效养分上;在大面积上也即中小比例尺下采样,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较大,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在小面积上也即大比例尺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较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可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直观便捷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8.
为揭示村域氮素排放特征,以河北正定新安村为例,通过2016—2018年两个轮作周期对农户作物管理、作物产量等信息实地调研、取样分析,运用NUFER-Farm模型系统,研究了新安村氮素时空排放特征及其与作物种类、施氮量、灌溉、土壤质地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轮作周期单位面积农田氮素总排放量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差异不显著,而硝态氮淋洗量和氨挥发量差异显著,第二个轮作周期单位面积农田硝态氮淋洗量和氨挥发量分别比第一个轮作周期增长60.1%和减少13.8%,造成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是气象条件和作物种类。季节上,两年单位面积农田氮素总排放量均为秋冬春季显著大于夏季。村内临近田块氮素排放差异较大,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但到村域尺度,不同方位氮素排放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规律,如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单位面积农田氮素总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66.8、60.2、59.6、52.3 kg N·hm~(-2),其中西南方位氮素排放显著低于其他方位。村域农田氮素排放受到作物种类、施氮量、灌溉次数与土壤质地等因素显著影响。其中当地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和大豆单位面积农田氮素总排放平均值分别为40.5、28.5 kg N·hm~(-2)和5.3 kg N·hm~(-2),差异显著;两个轮作体系氮素总排放量均随施氮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质地对农田氮素总排放量也有较大影响,其中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单位面积农田氮素总排放平均值分别为78.2、60.4 kg N·hm~(-2)和51.0 kg N·hm~(-2),依次降低。总之,村域农田氮素排放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更多受到田块作物种类、土壤条件、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村域氮素减排要针对田块采取优化施氮、节水灌溉、调整作物布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59.
鲫和鳝红细胞C3b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免疫花环试验对鲫和鳝红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鲫红细胞可形成C_3b受体花环,花环率为7.95±2.33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花环率为3.05±1.12。而鳝红细胞主要形成C_b受体花环,花环率为3.90±1.42,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仅为0.20±0.42。正常鲫和鳝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均高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差异极显著。这证实了鲫和鳝红细胞表面均存在C_3b受体,从而表明二者的红细胞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0.
粪肥增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用量粪肥增施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等氮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系统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以及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田面水无机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粪肥增施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192.8 kg·hm-2,以N计)的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相当于增施N 115.1kg·hm-2)的效果最佳,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穗数、分蘖数、株高、秸秆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等指标均达到最高,与单施尿素相比,分别提高36.2%、46.4%、12.1%、16.1%、0.7%、48.5%和56.3%;氮素利用指标(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得到显著优化(P<0.05);追施穗肥后田面水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4%和10.3%,表明适量增施粪肥会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氮素的流失风险。另外,增施粪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粪肥增施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可最大程度实现水稻增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