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商业贸易,科学研究和生产的目的,国际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水稻种子交流。为满足不同的要求,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各种内容的健康检测。为商业贸易和科研目的的交流。需要根据进口国对进口水稻的检疫要求进行检测。不同国家检疫要求不一,我国对进口水稻种子只要求检疫(...  相似文献   
62.
致病力不同的3个水稻纹枯病菌株在改良的Richard培养基中培养能产生毒素,培养液过滤后经灭菌、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和浓缩得到粗毒素。用3种毒素处理不同类型的水稻种子,测定发芽率、对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病力菌株产生的毒素毒性差异明显,3个菌株粗毒素对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能力越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在同种毒素相同浓度下受到的抑制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3.
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是一种重要菌寄生真菌,该菌己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害的生物防治上。本研究构建了双元载体pCATPH—I(GenBank登录号为:KC252999),并利用该载体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绿木霉遗传转化,转化效率可达385~460个转化子/10s绿木霉分生孢子。转化子的PCR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T—DNA己整合进该菌的基因组中且在无选择压力的条件下能够稳定遗传。利用该转化体系成功建立了超过2000个转化子的转化子库,通过转化子与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限hizoctoninsolani)对峙培养在该转化子库中成功筛选到两个重寄生缺陷突变体,D441和A281。本研究的完成可为绿木霉的功能基因组学及重寄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三株病原真菌对稗草生防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稻田中采集自然感病的稗草标样,分离获得10余种病原真菌,经生测,链格孢菌、尖角突脐孢菌和内脐孢菌是3株很有希望的稗草生防潜力菌。对它们的生长及产孢特性、寄主范围及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对水稻和稗草的致病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各有优缺点。链格孢菌对稗草致病力稍差,对水稻有轻度感染,但其产孢速度快,产孢量大;尖角突脐孢菌对稗致病力强,对稻无影响,但产生孢子慢,产生菌丝多;内脐孢菌对稗致病力强,对稻安全,菌落生长较慢,但产孢速度快,产孢量多,气生菌丝少。黑暗、空气充足有利于3菌株的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65.
禾长蠕孢菌和尖角突脐孢菌防治稗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原真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enh f.sp.echinochloae,HGE)和尖角突脐孢菌(Exserohilum monoceras,EM)在稗汁葡萄糖中的发酵滤液对稗草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发芽抑制率分别为30.9%和13.5%.HGE菌在改良Fries、稗汁葡萄糖,EM菌在改良Fries中的发酵滤液对稗草根和芽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HGE菌发酵滤液与其孢子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对稗草的防效明显提高,稗草感病株率、致死率分别达86.3%和69.5%,病情指数为78.7;发酵滤液与孢子结合(先后喷雾)使用后稗草的感病株率、致死率分别为83.9%和67.9%,病情指数为72.8.HGE与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孢子混合喷雾接种对稗草防效明显高于2种菌孢子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6.
稻曲病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主产区均有发生,已成为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也属于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其病原菌致病机制,对找寻防治药物的特异性靶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稻曲病菌防治药剂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本文综述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水稻响应稻曲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策略。现有研究表明,稻曲病菌能成功侵染水稻孕穗期雄蕊的花丝引起发病。病原菌可通过抑制多个水稻免疫途径实现成功侵染;还可模仿胚珠受精激活水稻灌浆、糖代谢等途径为稻曲球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敲除中的成功应用,为稻曲病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稻曲病菌独特的侵染过程和营养利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7.
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防治,特别是稗草微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应着重研究解决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8.
在杭州对8T62、87品6、中育88-9 3个中籼品种及汕优63、Ⅱ优46两个杂交组合作了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3病4虫的抗性鉴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8T62、Ⅱ优46、中育88—9综合抗性较好,而Ⅱ优46较感白背飞虱,汕优63高感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69.
以井冈霉素为对照,比较了从感病稗草上分离的CLE菌株胞外蛋白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后,CLE胞外蛋白处理的SOD和POD的活性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在接种48h后显著低于对照.CLE胞外蛋白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提高了17.9%.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CLE与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有性阶段: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a)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以98.9%的ITS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处于同一分支.结合其形态特性,将其鉴定为新月弯孢菌.  相似文献   
70.
为了解安徽省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用5个不同致病力的水稻纹枯病菌,对收集来自该省的87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基于参试的水稻品种(组合)的平均病情指数,仅有3个组合表现为抗病,分别是纯王优2号、辐优136和中优9801,占总材料数的3.44%;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组合)分别占总数的21.84%、62.07%和12.64%。基于聚类分析,抗、中抗、中感和感的材料分别占3.44%、20.69%、43.68%和32.18%。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分类结果间达极显著相关(r=0.85,P〈0.01)。结果说明安徽省大多数品种(组合)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感或感病级别,抗性总体较差,生产上应加强对纹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