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1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21.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I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cry1Ia类基因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Btc008的总DNA为模板扩增出片段长为2.1kb的cry1Ia的全长基因,插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ET-21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出81kD的蛋白。该蛋白由719个氨基酸组成,推导的分子量为81.2kD。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于已知的12种Cry1Ia蛋白,是一种新的Cry1Ia蛋白,该基因已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Ia8。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Ia8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有很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0.268μg/g和2.227μg/mL,其杀虫效果与Cry1Ab和Cry1Ac相当。对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也有较好的活性,但对鞘翅目叶甲科害虫榆兰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没有活性。该基因的获得将为我国抗虫转基因作物和工程菌的研制提供新的基因来源,为筛选延缓昆虫抗性产生的基因组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甜菜褐斑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0~1981年期间,自各地甜菜褐斑病病叶样本上分离出563个单孢菌株,并测定了各菌系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高密、江苏东辛农场等地单独使用苯并咪唑杀菌剂3~4年以后,病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黑龙江巴彦、呼兰、山东薛城等地因没有或极少用药防治,病菌仍然表现敏感。山东菏泽、滕县等地已有一定数量的抗性菌株,但分布尚不普遍。试验证实,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苯来特等三种苯并咪唑杀菌剂具有交互抗性,百菌清、醋苯锡和毒菌锡对抗性及敏感病菌均有良好效果。目前可选择百菌清作为苯并咪唑类的主要替换药剂。初步观察,停止用药后三年以内抗性菌株的数量及抗性程度仍然保持稳定。此外,甜菜频繁调种加速了抗性病菌的扩散。建议未发现抗性的地区应尽量避免从抗性严重的地区调种。  相似文献   
23.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For)和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Vd)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运用抗病品种防治枯萎病效果明显。目前,黄萎病缺乏抗原,尚无理想抗病品种,而且药剂防治两病的效果也不理想。近年国内开展了棉花及其它植物抗真菌蛋白的研究,以期深入  相似文献   
24.
构建了含有Bt杀虫基因cry1Ah和耐草甘膦基因2mG2-epsps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MAGUHM,通过基因枪轰击Q31×Z31杂交组合的胚性愈伤组织,以2mG2-epsps为筛选标记,通过1mmol/L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获得T0代转化植株80株,其中PCR检测有36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达45%。对得到的阳性植株的T1、T2代进行了跟踪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正确表达。草甘膦及玉米螟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有5个转基因品系表现出具有耐草甘膦和抗虫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甜高梁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并在甜高梁中验证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型杀虫基因cry1Ah表达产物的杀虫活性.[方法]以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密码子优化过的Bt cry1Ah导入2个甜高梁品种"BABUSH"和"MN-3025"中.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 PCR检测、RT-PCR分析及除草剂抗性、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抗虫性鉴定分析.[结果]对336块幼穗愈伤组织块进行了农杆菌侵染,经双丙氨膦(Bialaphos)梯度筛选后共获得66株再生植株,PCR鉴定在8个转化事件中有22株为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2.38%.RT-PCR检测结果表明,cry1Ah在T.甜高梁转基因植株中能够正常转录.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ELISA定量测定显示,有5株可检测到Bt蛋白,但Bt蛋白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65.69ng·g-1叶片鲜重(FW),最低的仅为1.93 ng·g,-1叶片鲜重(FW),平均为87.50 ng·g-1FW.饲虫试验表明,有2株转基因甜高粱植株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表现为抗性.[结论]利用建立的以甜高粱幼穗为外植体的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具有玉米螟抗性的转基因甜高粱植株,其后代遗传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构建了含有耐草甘膦基因mG2-epsps的植物表达载体pUmG2,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X90中,对Tn代1542株植株进行草甘膦喷洒实验,共得到32株能够耐受0.25%草甘膦药液的抗性植株;对这32株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9株为PCR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1.88%;Sou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检测结果证明mG2-epspps基因已整合至玉米基因组并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27.
基因工程正在开辟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新途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黄大昉 《植物保护》1999,25(1):34-36
诞生于本世纪70年代的基因工程技术,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取得了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与病虫害防治有关的各类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转基因和微生物重组技术的一系列突破,用于植物保护的基因工程产品首先得到开发并在农业上实现商业化应用。生物技术正在开辟病...  相似文献   
28.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农作物生物育种是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融合了分子标记、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的先进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现试从战略层面对其发展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9.
生防微生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综述了用作生物农药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昆虫杆状病毒、昆虫真菌、新型病害生防制剂 - Harpin和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生物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提出了加快新一代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正>从我国农业结构看,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在农村干活的基本都是老弱病幼,这些人的知识水平结构决定了他们很难承担农业科技普及的工作。我认为,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抓住创业型农户,培养职业农民,譬如种粮大户和农村科技带头人。一方面他们本身受教育程度高,而且规模种植以后,他们也更加重视科技种田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应该把这些人作为改变农村科技推广现状的重点,利用他们的力量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