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3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叶温的变化影响着茶叶内含物的热化学转化,决定着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形成。本研究利用K型热电偶监测龙井茶炒制过程中叶温及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茶叶炒制过程中叶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茶叶下锅炒制3 min,温度从40 ℃快速上升至58 ℃;第二阶段,时长6 min,温度持续缓慢上升至70 ℃;第三阶段,时长2 min,温度快速上升至80 ℃。2)叶片含水量与叶温变化相反,变化曲线呈反向S型,可分为平台期(50 ℃以内,含水量下降缓慢)、快速失水期(50~70 ℃,含水量急剧下降)和缓慢失水期(70 ℃以上,含水量降速随温度的上升而变缓)3个阶段。3)快速失水期为茶叶塑形关键点,缓慢失水期可以作为干燥适度的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92.
重修剪、台刈和改植换种三种茶园改造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植换种、重修剪和台刈是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最常用的几种方式,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有必要从较长一个时期来比较各改造方式的优劣。本文对杭州茶叶试验场1980年代采用这三种改造方式的茶园从茶叶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修剪是投资回收期短、见效较快的改造方法,而从长远看,改植换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可采用改植换种与春茶后重修剪相结合的方法,以兼顾近期和远期收益。  相似文献   
93.
几种覆盖方法防止茶园早春霜冻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覆盖方法防止茶园早春霜冻的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一幅盖一行、无纺布一幅盖两行及四层遮阳网覆盖都有较好的防冻效果;单层遮阳网覆盖有一定的效果;塑料薄膜直接覆盖没有防霜冻作用。  相似文献   
94.
为筛选出对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对该地区的茶树炭疽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浓度梯度试验测定了3种抑菌活性较好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西湖龙井产区茶树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在200 mg·L-1时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该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8%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71.459、77.155、110.753 mg·L-1。显微观察发现,在添加有效中浓度的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的培养基上进行病原菌培养时,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呈现变形扭曲、皱缩干瘪等现象。综上所述,香荆芥酚、牛至精油和紫苏醛对山茶炭疽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5.
运用60Coγ射线辐照东方百合离体不定芽,对不定芽不同生长时期组织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后POD同工酶酶带数和酶带颜色与对照比较都存在一定差异,两个时期6.0、8.0Gy处理的POD同工酶均出现了一条低分子量酶带,对同工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高剂量处理(≥4.0 Gy)与对照的相似性较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6.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苗期及开花结果期。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高温、高湿、多雨天气极有利于病害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97.
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邮编:272400,电话:0537-6668888)、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共同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圣豆14,前不久通过了天津市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04天,亚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19.5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粗  相似文献   
98.
黄海涛  余继忠  周铁锋  崔宏春 《茶叶》2010,36(4):219-220,231
通过对鸠坑种原产地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明确了鸠坑种原产地茶树资源的地域环境、分布状况和特征特性,并对其保护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苏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苏州市区1991年TM遥感影像和2001年ETM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分析了1991年到2001年苏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计算出1991年到2001年的转移矩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了201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结果表明,1991-2001年,苏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较快,农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且有集中趋势,退耕还湖工程效果显著。预测到2011年,水域在太湖保护政策下面积将比2001年有少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将继续扩张,但耕地面积由于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将只减少3.8%,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点面积将减少2.7%。  相似文献   
100.
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现状与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随着名优茶的蓬勃发展,杭州市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得到大力推广,茶树品种结构得到调整,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对杭州市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为杭州市今后的良种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