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93篇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利用最优回归设计与参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对棉花群体生长发育进行了模拟优化,建立了不同施氮量、密度、灌溉定额条件下棉花群体生长发育优化模型;该模型群与产量函数模型的优化措施方案相偶联,模拟出了每公顷1650公斤以上霜前皮棉的棉花合理生长发育动态变化曲线、为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了诊断指标和参数。  相似文献   
42.
在有效磷缺乏的鄂东南红黄壤稻田土壤条件下,接种巨大芽胞杆菌A6,研究其对油菜生长发育和盆栽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6能促进油菜生长,表现不同程度地增加植株的叶面积、干重、全磷含量和盆栽产量。这一结果揭示了利用油菜促生根际细菌A6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中蓖杂1号以雌性系油5~88414为母本,恢复系9404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杂交种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抗枯萎病能力强,种子含油率达50.87%。品种鉴定平均产量3640.5kg/hm^2,比对照油蓖5号增产33.3%。生产示范平均产量3874.5kg/hm^2,比对照油蓖5号增产43.5%。适宜华中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44.
油菜杂交种和常规种干物质积累及营养吸收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油菜杂交种黄杂1号和常规种中油821为供试材料。结果指出,黄杂1号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变化与中油821相似,为由弱变强的上升过程,但均大于中油821。另外,两品种各生育期植株氮、磷、钾浓度变化亦相似,为由高到低的下降过程。虽然黄杂1号在大部份生育时期各器官的氮、磷、钾浓度高于中油821,但中油821在五叶期的氮、盛花期和终花期的磷、抽薹期以前茎叶以及盛花期后分枝的钾浓度比黄杂1号较高。  相似文献   
4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相似文献   
46.
对常用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简要评述,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灌区产量预测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采用二次规划方法代替传统的支持向量机来解决函数估计问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利用结构风险原则时,在优化目标中选取了不同的损失函数,即误差ξ_i(允许错分的松弛变量)的二范数。这使得最小二乘向量机的优化问题为:min(1/2)‖w‖~2+C(1/2)sum from i=1 to 1ξ_i~2(ξ_i是松驰变量;C为正则化参数)。用于函数估计的最小二乘SVM为:y(x)=sum from k=1 to Nα_k K(x,x_k)+b。采用等式约束可以将求解的优化问题转化成线性方程,大大减少算法的复杂性,另外,采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最小二乘SVM仅需确定γ、σ2个参数(γ为可调参数,σ为核函数宽度系数),参数的搜索空间由标准SVM的三维降低到二维,极大地加快了建模速度。对γ,σ2个参数通过模型评估来确定参数最优值,大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对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作物产量进行模拟计算,并用检验样本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最小二乘SVM预测的最大误差7.12%,平均误差4.81%;灰色理论预测的最大误差38.36%,平均误差17.52%;神经网络预测的最大误差10.40%,平均误差6.80%。可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推广能力,预测结果优于灰色预测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可作为灌区粮食产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reveal the functions of NAC and UBA domains in Peat1's thermal stability.[Method] Fusion expression vectors of Peat1 protein and the 3 deletion mutants were constructed.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induced by IPTG and the target proteins(Peat1,Peat1-△CD99,Peat1-△ND49 and Peat1-△ND108)were expressed obtained by AKTA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 was analyzed.[Resul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3 deletion mutants hav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like Peat1.[Conclusion]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NAC or UBA domains is not necessary to thermal stability of Peat1 protein,and they may give the protein particular stability structure seperately.  相似文献   
48.
不同遗传型棉花品种光谱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不同遗传型棉花品种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性,黄叶棉在可见光区的反射率最高,红叶棉最低,绿叶棉居中,绿叶鸡脚叶与普通叶无明显差异;黄叶棉和绿叶棉在可见光区的反射峰在560nm处,而红叶棉在610nm处;近红外反射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棉花群体大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9.
卡那霉素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卡那霉素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胚胎发生及发育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作用程度不同,低浓度较弱,高浓度较强;胚性愈伤与体细胞胚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在棉花遗传转化过程中,卡那霉素浓度不能低于50mg·L-1,胚性愈伤的继代培养时间应控制在30d左右。  相似文献   
50.
1992~1994年针对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套种棉花迟发晚熟进行不同配置方式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型不同,宽窄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呈宽的“凸”字型,等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呈偏而窄的“凸”字型。共生期间棉茬小麦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丰产小麦株高从55cm增加到85cm,旗叶和旗下2叶披出宽度达到20cm,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均达到最大并随后逐渐消减,4种配置方式全共生期棉行日总受光量仅为46.6%±13.2%,棉花受光量仅为53.9%±7.6%,光合有效辐射预留棉行为408.28±115.53μmolm-2d-1,棉花为473.59±66.85μmolm-2d-1,分别比一熟棉田减弱53.4%±13.2%和46.1%±7.6%。这些结果说明,套种棉花共生期光热资源严重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处理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棉茬小麦选择东西行向,推广垄作和选用矮秆小麦品种,采用标准3─2式或4─2式配置方式有利于共生期预留棉行获得较多的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