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2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194篇
  383篇
综合类   1969篇
农作物   247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840篇
园艺   303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陈龙  常云霞  葛红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40-3441,3448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污水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和根DNA含量及DNA增色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污水处理能提高叶片及根DNA含量,DNA增色效应略有下降;高浓度污水使小麦叶片及根中DNA的含量减少、DNA增色效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材料,研究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 hm-2纯氮)下水稻氮和磷积累量、吸收速率、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0~337.5 kg hm-2纯氮范围内,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早熟晚粳的植株含氮率和氮积累量在拔节、抽穗和成熟期均显著增加;植株含磷率和磷积累量在拔节和抽穗期显著增加,成熟期呈先增后减变化。(2)播种至拔节阶段氮和磷吸收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差异极显著;拔节至抽穗阶段氮和磷吸收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抽穗至成熟阶段的氮和磷吸收速率规律不明显。(3)在0~337.5 kg hm-2纯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和磷收获指数都呈现抛物线关系,在施氮量为262.0 kg hm-2纯氮时出现最大值。(4)早熟晚粳对氮和磷的吸收利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但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效应减弱。水稻在播种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3个生育阶段的氮和磷吸收速率都呈二次曲线关系(r=0.892**,r=0.736**,r=0.512**)。(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吸氮量和吸磷量以及播种至拔节期和拔节至成熟期的吸氮速率和吸磷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增施氮肥有利于水稻氮和磷吸收利用的提高,但氮肥过高时氮和磷吸收利用不再增加,甚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3.
赵锦慧  赖颖  葛红莲  郭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24-4526
为研究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提取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将菌悬液与不同浓度马鞭草提取液混合均匀涂布到细菌培养基上进行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马鞭草提取液能抑制2种细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0.0 mg/mL和250.0 mg/mL;药液浓度分别不低于500.0 mg/mL和250.0 mg/mL时,马鞭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00%。  相似文献   
994.
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SN)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山羊脂肪酸合酶基因(Fatty acid synthase,FASN)启动子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初步分析,进而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讨。采用PCR技术从西农萨能羊基因组DNA中克隆FASN基因启动子,通过缺失分析,构建7个包含不同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和MCF-7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不同片段的启动活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FASN基因的启动调控序列2 589bp,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序列含有典型的启动转录元件TATA-box和E-box,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1)上游-41和-74bp处。报告基因分析表明,启动子核心区域定位在-293~-79bp,在线软件预测发现,该区域含有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显示,FASN基因启动子前端存在负调控元件,Sp1、NF-Y、USF和SREBP等转录因子可能参与FASN基因的转录调控。  相似文献   
995.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滩地8年生的Ⅰ-72、Ⅰ-69和中林46计3种杨树无性系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林46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明显小于Ⅰ-72杨和Ⅰ-69杨。8年生的中林46杨平均材积只有0.199m3/株,Ⅰ-72杨和Ⅰ-69杨的平均材积分别是0.499 m3/株和0.360 m3/株。Ⅰ-72杨的胸径明显大于Ⅰ-69杨,但树高差异很小。就以上3种杨树无性系而言,中林46杨不宜在长江滩地上进行造林;Ⅰ-72杨和Ⅰ-69杨较适宜,尤其是在大株行距造林中,采用Ⅰ-72杨则更容易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99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中形成的一个优秀教学群体,从团队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阐述了该团队的特色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鱼粉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法和差量法对测定鹅真代谢能(TME)、常规养分代谢率的影响,以评定鹅饲粮中鱼粉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选取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42只(公),各设7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鹅,单笼饲养.对照组采用直接法,饲粮中不添加玉米淀粉;6个试验组采用差量法,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0%、30%、50%、60%、70%、80%的玉米淀粉替代鱼粉.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直接法)相比,采用差量法测得的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品种内6个试验组的TME及粗蛋白质(CP)、青农灰鹅的粗脂肪(EE)、部分氨基酸(AA)、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2)差量法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五龙鹅和青农灰鹅70%玉米淀粉组的TME及CP、EE、部分AA、CF、NDF、ADF、钙(Ca)、磷(P)的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0%玉米淀粉组营养代谢率呈下降趋势(P>0.05).3)青农灰鹅对鱼粉的TME及CP、EE、部分AA的代谢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五龙鹅;五龙鹅的NDF、ADF、CF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青农灰鹅(P<0.05).由此可见,采用差量法测定鹅鱼粉的营养成分代谢率效果优于直接法,并且以70%玉米淀粉的添加比例数据稳定性最好,且鹅饲粮中的鱼粉养分代谢率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以0~12周龄肝用型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饲粮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青农灰鹅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确定育雏、育成期鹅维生素E的需要量.试验选择1日龄青农灰鹅180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鹅饲喂在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20、40、80 IU/kg维生素E的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40、8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0~4周龄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添加4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5~12周龄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2)饲粮添加40、8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降低12周龄鹅胸肌剪切力和失水率(P<0.05),饲粮添加8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12周龄鹅半净膛率和胸肌率(P<0.05).3)提高饲粮维生素E水平可显著提高4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降低12周龄鹅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饲粮添加40 IU/kg维生素E可显著提高4周龄和12周龄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80 IU/kg维生素E组12周龄母鹅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20、40、80 IU/kg维生素E组12周龄公鹅血清中雌二醇、睾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结论如下:1)维生素E对鹅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血清中尿酸、尿素氮、生殖激素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一定调控作用;2)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确定肝用型鹅饲粮维生素E最适添加量为:0 ~4周龄42.98 IU/kg,5~12周龄38.92~43.41 IU/kg;3)根据鹅血清中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确定饲粮维生素E最低添加量为20 IU/kg.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gHV)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出AngHV ORF49的序列,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ORF49,作为qPCR的标准品;根据ORF49序列设计引物,以梯度稀释的重组质粒为模版,进行SYBR Green Ⅰ q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建立AngHV的qPCR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应用效果。[结果]结果显示,qPCR的Ct值与标准品的拷贝数线性关系良好,且线性范围广,获得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99,扩增效率为100.855%;该方法特异性好,仅特异性检测AngHV,而对鲤疱疹病毒Ⅲ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 CyHV-3)、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virus, RGV)和鳗鲡虹彩病毒(Eel iridovirus, EIV)无扩增;该方法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该方法灵敏性高于普通PCR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病毒拷贝,而普通PCR法为1000个病毒拷贝。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感染AngHV的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的主要组织器官内均可检测到AngHV,并且鳃、鳍和皮肤黏液内的病毒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器官;对保存的25份疑似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病料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而普通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仅为7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ngHV SYBR Green Ⅰ q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AngHV的快速和定量检测,对鳗鲡“脱黏败血综合征”的防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对血清、组织(心、肝、肺、肾、胰、脾、胸腺、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中的PRRSV和PCV2载量进行检测,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IFA对血清中的PRRSV和PCV2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的增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PRRSV/PCV2共感染组血清、组织中PRRSV的载量均显著高于PRRSV单感染组,PCV2的载量均显著高于PCV2单感染组;共感染组PRRSV和PCV2特异性抗体阳转的时间均晚于并且效价均显著低于PRRSV或PCV2单感染组;共感染组和单感染组PBLC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其严重程度依次为:PRRSV/PCV2组>PRRSV组>PCV2组.由此表明,PRRSV和PCV2在猪体内对彼此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RRSV和PCV2共感染对猪的免疫抑制具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