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106篇
  201篇
综合类   1147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395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尖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三尖杉和篦子三尖杉幼苗生长曲线均趋直线,整个生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停滞期;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可分为Ⅰ、Ⅱ两种类型,其中江西崇义、上饶,福建明溪,安徽黄山,广东午远5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Ⅰ型,该类型整个生长期生长较快,但在前期生长较缓慢,后期有一明显相对生长迅速期;江西修水、井冈山,贵州黎平、从江,云南石屏,河南洛阳,四川峨嵋,湖南绥宁,湖北恩施9个种源1年生苗生长曲线属Ⅱ型,其整个生长期生长速率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没有明显可区分的相对生长迅速期;篦子三尖杉生长曲线接近Ⅱ型,介于不同种源三尖杉之间。对14个三尖杉种源和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尖杉种源间幼苗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与试验地的交互作用也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较大,生长量最大的为安徽黄山种源,1年生苗高为18.60 cm,生长量最小的为湖南绥宁10.90 cm,篦子三尖杉1年生苗高生长量为11.00 cm。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我国当前木材干燥生产中常规干燥室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干燥室的改进措施,提出了合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3.
从高产角度出发,探讨3种耕作方式下甘蔗生长与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出苗历时明显短于深松犁松土深45 cm+四铧犁翻土深40 cm+圆盘耙碎土深30 cm处理和深松犁松土深45 cm+圆盘耙碎土深30 cm处理;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株高生长优势明显;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以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最高,比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5.05%~26.22%和24.43%~25.38%.因此,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快大型黄羽肉种鸡及其子代肉鸡生产性能、胫骨指标与钙磷代谢的影响,确立黄羽肉种鸡VD3需要量,为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720只48周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根据体重和产蛋率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各处理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800、1 600、2 400、3 200、4 000 IU·kg-1 VD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种鸡饲养试验结束后选取种蛋孵化,子代肉鸡按照种鸡的组别进行分组分栏饲喂(基础饲粮中含1 000 IU·kg-1VD3),试验期63d。【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0 IU·kg-1 VD3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添加1 600与3 200 IU·kg-1 VD3显著增加种蛋的蛋壳强度(P<0.05);添加1 600 IU·kg-1 VD3增加蛋壳厚度(P<0.05);添加4 000 IU·kg-1 VD3显著提高种鸡脱脂胫骨比例与骨密度(P<0.05),添加VD3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种鸡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VD3可提高种鸡血浆中钙、磷含量,降低AKP活性(P<0.05)。(2)种鸡饲粮添加VD3对子代肉鸡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 000 IU·kg-1 VD3显著提高子代鸡胫骨折断力(P<0.05),添加800、1 600或4 000 IU·kg-1VD3显著增加子代肉鸡胫骨密度(P<0.05),添加1 600—4 000 IU·kg-1VD3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子代鸡脱脂胫骨比例(P>0.05);添加VD3提高了子代肉鸡1日龄血浆中钙、磷含量,降低AKP活性(P<0.05),但对21、63日龄子代肉鸡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VD3显著影响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种蛋蛋壳品质、肉种鸡及其子代肉鸡胫骨指标与钙磷代谢。综合试验观测与回归模型来估测黄羽肉种鸡VD3需要量,饲粮添加800 IU·kg-1 VD3即可获得最优产蛋性能,1 650—1 828 IU·kg-1 VD3获得最优蛋品质,而获得种鸡和子代肉鸡最优胫骨性状均需要较高的种鸡饲粮VD3水平(4 000 IU·kg-1)。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烤烟油菜轮作及平衡施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烤烟与3个油菜品种(‘重蓉油1号’、‘德油早1号’和‘GSX-1’)轮作以及平衡施肥(减氮和增磷)下油菜季与烤烟季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结果表明,从油菜移栽初期到收获,SO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为7.7%~166.49%;轮作处理的TOC含量和DOC含量相较对照有所增加,且收获期(180天)的TOC含量和DOC含量以‘重蓉油1号’最高,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26和4.78倍。在烤烟整个生育期内,除个别处理外,其他土壤DOC含量呈下降趋势,TOC含量有所增加。此外,就施肥模式而言,减氮处理效果最佳。在烤烟收获期,除‘德油早1号’外,土壤TOC含量均以减氮处理最高,分别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20、1.44和1.02倍。综上,‘重蓉油1号’油菜与烤烟轮作、减施氮肥时SOC含量较高,是当地较优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6.
我国生态渔业发展基础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东博 《水产科学》2007,26(10):584-586
当今,渔业资源正面临着巨大危机,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日渐衰退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的生态问题—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的经济问题—生活质量下降的社会问题—无限制开发渔业资源导致资源严重恶化。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入手,首先要保证现有渔业资源免受进一步破坏。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时,既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渔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需要适时地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渔业循环经济体系,用全新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渔业的…  相似文献   
67.
丽江猪是近年在云南丽江新发现的猪种遗传资源,笔者对丽江猪的体型外貌、体尺、胴体组成及肉质性状等种质特性进行测定。结果:丽江猪公、母猪体重分别为(60.71±4.93) kg和(54.11±12.88) kg,体高分别为(65.72±6.11) cm和(64.66±6.10) cm,体长分别为(105.64±9.61) cm和(102.18±10.51) cm,眼肌面积分别为(24.13±6.08) cm2和(23.62±6.16) cm2,瘦肉率分别为(40.09±3.17)%和(41.71±5.05)%,失水率(19.50±5.03)%,粗脂肪(15.71±4.68)%,pH(6.18±0.13),大理石纹(3.6±0.57)。丽江猪肉质各项指标均符合优质肉范畴,属于肉脂兼用型猪种,且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具有较高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采用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大口黑鲈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经H-E染色和G-醛复红染色了的切片显示:大口黑鲈腹腔中10多个肉眼可见的黄白色颗粒物其实是被一层结缔组织和外分泌胰腺包裹着的胰岛结构,其中最大的一个即为主岛;还有许多肉眼不可见的胰岛结构被埋藏于总胆管的管壁中;肝脏中有外分泌胰腺的存在与分布。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组化切片和图像分析显示:B细胞主要集中胰岛的中央区;A细胞分布于胰岛的全部。本研究的结论为:大口黑鲈的内分泌胰腺主要分布于总胆管周围,外分泌胰腺除了包裹于胰岛之外也分布于肝脏中,胰腺的分布属于弥散型。  相似文献   
69.
温度对百合种球催芽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伯利亚’、‘索邦’和‘木门’3个百合品种种球为试验材料,采用泥炭为基质进行箱栽,种植后把种球置于10℃、12℃和14℃的低温冷库中进行催芽生根处理,以直接栽培于大棚条件下的种球为对照,处理14 d后,测定各处理组的种球鲜质量变化、芽长、茎生根数量、生根率和芽粗。结果表明,12℃下处理‘西伯利亚’、‘索邦’和‘木门’种球种植14 d的生根效果最好,可显著促进茎生根的发生和芽的生长,且整齐度较好。  相似文献   
70.
通过比较猪苓生长土壤与自然土壤(非猪苓生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从猪苓生长土壤和自然土壤中各自分离得到6种主要类型的菌,猪苓生长土壤中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菌落数较多,霉菌次之,放线菌、酵母菌较少。自然土壤中细菌的菌落数较多,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次之,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猪苓生长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比自然土壤高3个数量级,固氮菌高2个数量级,霉菌高1个数量级,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则低1个数量级。而后又从2种土壤中各自分离纯化出5种已知的霉菌,分别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以及未鉴定出的其他霉菌,并且猪苓生长土壤中各霉菌数量都高于自然土壤,青霉属最为明显。猪苓生长土壤中合理的微生物比例,对猪苓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