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番茄苗钵顶取式机械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苗成功率和取苗质量除了与取苗机构的结构有关外,苗钵的力学特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为此,对番茄苗钵进行了顶出力和抗压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基质含水率、顶杆直径和顶苗速度对顶出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建立了基质苗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抗压力与压缩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顶苗速度、顶杆直径和基质含水率对顶出率的显著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C、A;随着基质含水率的上升、顶杆直径的减小,顶出率会逐渐下降;在含水率为35.09%、顶杆直径为8mm时,顶出率达到100%;在含水率为57.23%、顶杆直径为5mm时,顶出率最低,仅为81.25%;基质块抗压力随压缩量的增加呈加速上升趋势,在压缩量到达12mm时,3种含水率下的抗压力分别为48.89、43.87、35.85N。此研究结果为取苗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研究-Ⅰ树龄及形态特征与抗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多年定点定株定期对18个杨树杂交种及无性系溃疡病发病情况连续调查,研究了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不同抗性类型的树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抗病类型和感病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长,其抗性并不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但抗性树种同一杂交种或无性系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是完全随机的;而感病树种各单株间的病害发生却是必然的;中抗类型的树种随树龄增大抗病性亦增大,且同一树种各单株病害的发生有着部分的随机性。各树种的形态特性与抗病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西玛杨,鲁易莎杨,Ⅰ-69杨及与美洲黑杨杂交的无性系52号,65号,06号,66号,57号,80号树种以其速生又有相对强的抗病性而被选用于造林的推荐树种  相似文献   
83.
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生活史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对红松疱锈病(PimusKoraiensisblisterrust)病原菌茶生柱锈病(Cronartiumribicola)生活史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概述了模拟的内容、方法、过程、特点等,并展望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定位的特点,对生化分离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建立了多层次、多环节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农业设施多功能测控仪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以单片机AT89C55为控制核心的应用于农业设施中的多功能测探 仪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该仪表硬、软件的模块化结构,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和应用条件下实现最合理的组合,从而实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各变送器通过多路模拟开关共用一块A/D转换芯片5G14433,使得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满足精度要求,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有利于该测控仪在农业设施中推广。  相似文献   
86.
用2种浓度的杨树溃疡病病菌毒素处理具有不同抗生的杨树愈僵组织,引起了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其变化包括:细胞壁变形消解,中胶层分解;质壁分离,质膜破裂,线粒体局部破裂、分解成颗粒甚至空胞化;细胞核在处理的后期核膜破裂,核仁亦部分分解,损害发生得最早、最严重的是细胞膜、杨树未处理的愈伤组织具有健康组织细胞所具有的完整结构。经过毒素处理,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膜系列受因轻,对细胞损伤高浓度毒素处理比低度的要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对水稻小穗簇生基因的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幼穗发育过程中缩短枝梗长度造成小穗簇生的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处理常规优质稻品种粤农丝苗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小穗簇生突变体cl6为试验材料,与粤金银占构建F1、F2作图群体,对簇生基因进行定位,结合转录组测序对候选基因进行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88.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 hm2 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 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相似文献   
89.
基于ZigBee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我国的农业现状,介绍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应用前景.Zigbee是为低速率控制网络设计的标准无线网络协议,系统采用以CC2430芯片为核心的无线数字通信模块,实现对农田灌溉进行无线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工控机与第一层网络协调器进行有线通信,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运行的集中监控和数据信息的存储.  相似文献   
90.
Symptoms of beech leaf disease (BLD), first reported in Ohio in 2012, include interveinal greening, thickening and often chlorosis in leaves, canopy thinning and mortality. Nematodes from diseased leaves of American beech (Fagus grandifolia) sent by the Ohio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o the USDA, Beltsville, MD in autumn 2017 were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recorded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 of Litylenchus crenatae (Nematology, 21, 2019, 5), originally described from Japan. This and other populations from Ohio, Pennsylvania and the neighbouring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showed some differences in morphometric averages among females compared to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Ribosomal DNA marker sequences were nearly identical to the population from Japan. A sequence for the COI marker was also generated, although it was not available from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The nematode was not encountered in Fagus crenata (its host in Japan) living among nematode‐infested Fagus grandifolia in the Holden Arboretum, nor has L. crenatae been reported in American beech in Japan. The morphological and host range differences in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are nomenclaturally distinguished as L. crenatae mccannii ssp. n. from the population in Japan. Low‐temperatu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LT‐SEM) demonstrated five lip annules and a highly flexible cuticle. Females, juveniles and eggs were imaged within buds with a Hirox Digital microscope and an LT‐SEM. Nematodes swarmed to the tips of freshly cut beech buds, but explants could not be maintained. Inoculation of fresh nematodes from infested leaves or buds to buds or leaves of F. grandifolia seedlings resulted in BLD leaf symptoms. Injuring dormant buds prior to nematode application, in fall or spring, promoted the most reliable symptom expression. The biogeography and physiology of anguinid nematode leaf galling, and potential co‐factors and transmiss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