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化脓隐秘杆菌(Trueperella pyogenes,T.pyogenes)是一种能够引起动物和人化脓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该菌已对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本试验拟探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对T.pyogenes大环内酯类外排基因mef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为细菌外排泵抑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携带mefA基因的T.pyogenes分离株(17,20号)为试验菌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利血平作用前后各菌株mefA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2 MIC利血平作用2株耐药菌株36 h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阿奇霉素和替米考星对携带mefA基因的T.pyogenes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7和20号分离株外排基因mefA mRNA表达水平较药物作用前均极显著降低(利血平作用前是作用后的5.18,17.54倍),外排蛋白MefA表达量较药物作用前也显著降低(利血平作用前是作用后的1.08,1.70倍),且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其耐药表型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利血平可能是通过抑制外排基因mefA的转录和翻译而消减T.pyogenes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2.
 在1985~1986年,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85-91-1观察6个品种和5个组合的抗病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西南175×早生爱国3号,窄叶青8号×千红-35-2,滇榆1号×早生爱国3号,滇杂25×早生爱国3号的F2代抗病和感病的分离比是3:1.其抗病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93.
对于Libera积分算子F(z)=(c+1)/z integral from 0 to z(t~(c-1)f(t)dt),当F(z)属于S~*、K时,即满足条件Re{_zF′(z)/F(z)}>0及Re{1+_zF″(z)/F′(z)}>0时,将给出函数f(z)=1/(c+1)[_zF′(z)+_cF(z)]的星像半径和凸半径的精确值,即对于0≤c≤1,当|z|<(2-(3+c~2)~(1/2))/(1-c)时,f(z)也将满足条件Re{_zf′(z)/f(z)}>0及Re{1+_zf″(z)/f′(z)}>0,z∈E={z:|z|<1},这里(2-(3+c~2)~(1/2))/(1-c)不能被换成更大的数。  相似文献   
94.
用3种低毒农药对生活在稻谷中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2种储粮害虫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1.8%阿维菌素乳油(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EC)对玉米象的致死中剂量(LD50)分别为0.01mg/kg、0.07mg/kg、4.65mg/kg,而对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08mg/kg、0.50mg/kg、5.89mg/kg;(2)在相同剂量下,3种药剂中以1.8%阿维菌素EC对2种害虫的毒杀速度最快;(3)玉米象比赤拟谷盗对这3种药剂更敏感。建议采用1.8%阿维菌素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EC防治玉米象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2.0mg/kg,而防治赤拟谷盗则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8.0mg/kg。  相似文献   
95.
水稻三系不育系G 98 A开花习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强  黄云  石帮志  周乐良  伍祥 《种子》2007,26(9):81-82
研究了三系不育G98 A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花时、柱头外露率、开颖角度等开花习性,结果表明:G98 A在湿热条件下花时早、开花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较大;在温凉条件下花时推迟、开花分散、柱头外露率降低、开颖角度变小。  相似文献   
96.
安徽省储藏物昆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各类农产品仓库、加工厂等场所的调查,采集各类储藏物昆虫标本共1866份,经过整理、分类鉴定共发现储藏物昆虫143种,分析归纳了安徽省常见储藏物害虫和不同储藏环境中主要害虫,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肉桂醛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各发育阶段的杀虫活性及对成虫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肉桂醛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及24 h致死中浓度熏蒸后成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 肉桂醛的熏蒸效果与其浓度和赤拟谷盗发育阶段有关, 肉桂醛2.5 μL/L熏蒸72 h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 幼虫次之。在24 h致死中浓度处理下, 赤拟谷盗成虫体内SOD、POD、CAT活性分别在48、12 h和36 h达到最高, 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0、1.03倍和1.96倍。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 成虫POD活性在处理36 h后低于对照, SOD、CAT活性分别在处理36~60 h和24~48 h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 经肉桂醛熏蒸处理后, 赤拟谷盗成虫体内动态平衡受到破坏, 进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 肉桂醛对赤拟谷盗的生物防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蚕豆细菌性茎疫病是云南蚕豆上的重要病害。通过系统分离和接种试验研究证明,蚕豆茎疫病菌可从叶、茎尖、茎、花侵入,以伤口侵入为主,雨水多及土壤湿度大是该病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
BotryosphaeriaCes.etdeNot .(无性阶段是DothiorellaSacc .)属病原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溃疡病的发生 ,在我国分布区域十分广泛。病原菌因较大的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分子遗传分化 ,通过对来自 5个区 1 4个寄主种 (品种 )的 30个菌株进行 2 8SrDNA PCR RFLP和RAPD解析 ,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都能扩增出稳定一致的 2 8SrDNA条带 ,6种内切酶不能区分该属内部的 2 8SrDNA差异。RAPD结果表现出该属丰富的多样性 (92 81 % ) ,在 0 845相似系数的水平上所有菌株被识别为 1 3类 ,其中有地理分化、寄主分化的表现 ,也有不表现地理、寄主分化的。从DNA水平上证实引起雪松溃疡病的病原为B .dothidea ,表明B .dothidea不仅能够寄生被子植物 ,还能寄生裸子植物 ,有非常宽阔的寄主范围。随机扩增引物K1 6和R1 4可以作为陕西菌株和湖南菌株与其它地区菌株区别的鉴别性引物。传统上认为苹果轮纹病菌 (B .berengerianadeNot.f.sp .piricola (Nose)KoganezawaetSakuma)为苹果干腐病菌 (B .berengerianabeNot.)的专化型 ,它们与杨树溃疡病原分属两个种。本试验分析表明这种分类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DNA多态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60个随机引物对来自我国不同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中20个引物均出现清晰和重复性的DNA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在0.5kb至3.5kb;应用Statistics软件UPGMA程序进行树状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在遗传距离为0.30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7个遗传相似组(谱系)。其中第1、第2和第5组为优势组群,分别由7、8、6个菌株组成。根据菌株在12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供试菌株分为13个致病型,在遗传距离为0.50水平上聚类归属于6个簇。菌株的致病类群与其DNA的遗传变异具有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