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6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2100篇
林业   1652篇
农学   2014篇
基础科学   1446篇
  2719篇
综合类   7660篇
农作物   1133篇
水产渔业   808篇
畜牧兽医   2883篇
园艺   1035篇
植物保护   1036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978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910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1016篇
  2014年   1068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597篇
  2011年   1627篇
  2010年   1568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205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873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类胡萝卜素裂解双脱氧酶基因(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4,CCD4)控制桃果肉颜色(白/黄),CCD4存在3种等位基因。本研究利用Indel、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及SNP鉴定等基因分型技术分析我国主要桃黄白肉品种(系)中CCD4等位基因的差异,为主要黄/白肉品种(系)的基因型鉴定、亲本选配和选择相应的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子代的果肉颜色进行鉴定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经报道的桃不同果肉颜色中CCD4等位基因3种突变类型,合成不同引物进行PCR扩增,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T单元重复的PCR产物在ABI3730XL测序仪上进行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SNP标记经Sanger测序后利用ContigExpress软件分析CCD4等位基因的碱基替换(A→T)。综合以上结果,统计每份材料中CCD4等位基因的突变类型与果肉颜色的一致性。【结果】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22份桃品种(系)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CCD4发生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材料的基因型共有31份,占总材料的25.4%,其中纯合插入突变材料的片段扩增长度为729 bp,共有8份,占总突变的25.8%;CCD4发生微卫星重复序列突变材料存在2 bp的插入,扩增片段长度为179 bp,该类型共有68份,占总材料的55.7%,其中纯合插入材料25份,占总突变的36.8%;CCD4发生A→T碱基替换突变的材料较少,仅有1份,占总材料的0.82%,实际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该种类型。CT和LTR插入的两种突变类型的黄肉品种(系)有7份,占总材料的5.7%。研究结果表明,LTR反转录转座子插入突变和微卫星序列重复突变是黄肉桃中CCD4等位基因的主要突变类型。其中CCD4发生一种纯合突变或两种杂合突变桃品种(系)为黄肉类型,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调查的122份桃品种(系)黄白肉表型性状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采用分子标记明确了122个桃品种(系)黄/白肉性状的基因型,为不同亲本组合子代表型鉴定的标记类型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建立桃种质材料黄/白性状的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和黄肉桃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93.
由于太阳辐射方向的时刻改变和太阳辐射能的不稳定性,导致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利用率始终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全天候自动跟踪方式,利用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的差值作为跟踪方式切换的判据,不仅消除了程序跟踪造成的累积误差,而且避免了光电传感器在阴天或多云时无法工作的问题。为保证系统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均可稳定运行,信息反馈元件增加了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倾角传感器。另外,在设计系统硬软件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一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94.
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球果、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球果、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从黄杉球果中检测到的柏木醇和异长叶烯在华山松球果和云南松球果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中没有。华山松球果和云南松球果所含的挥发性物质中的β-水芹烯在黄杉球果中未检测到。由此推测,在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dotsugaicola Liu et Wu)选择寄主植物及其危害的器官时,黄杉球果中所含的柏木醇和异长叶烯2种挥发性物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同时对该虫起引诱作用,而另两种球果中所含的β-水芹烯挥发性物质则对该虫起有驱避作用。研究结果为黄杉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本文研究添加不同种类硝化抑制剂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在黑土中的施用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旱作黑土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方法】在氯化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 (DMPP)、双氰胺 (DCD)、2-氯-6-三甲基吡啶 (Nitrapyrin,CP)、氨保护剂 (N-GD) 和1种氮肥增效剂 (HFJ) 及其组合,制成9种稳定性氯化铵氮肥。以不施氮肥 (CK) 和施普通氯化铵 (CK-N) 为对照,以9种稳定性氯化铵为处理进行了等氮量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了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测定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和氮素含量,计算铵态氮肥的表观硝化率、硝化抑制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结果】1) 与CK-N处理相比,9个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HFJ的效果均为最显著,可增加玉米籽粒产量3.99倍,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4.98倍,显著高于8个硝化抑制剂处理 (P < 0.05)。CP + DMPP和CP + DCD处理提高玉米籽粒产量1.90~2.11倍,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CP + DMPP玉米生物量显著高于CP处理,而与DMPP和DCD处理无显著差异;CP + DMPP玉米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和DMPP处理,显著提高3.71倍 (P < 0.05);2) CP + DMPP和CP + DCD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提高2.09~2.42倍,且显著高于CP、DMPP和DCD处理 (P < 0.05),而硝态氮含量和土壤表观硝化率均显著降低24%和66%~68%,与CP和DCD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苗期CP + DMPP和CP + DCD硝化抑制率高达23.9%~24.3%,显著高于CP和DCD (P < 0.05)。【结论】在黑土中,氯化铵中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的硝化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单一抑制剂,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土壤中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CP + DMPP组合玉米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CP + DCD组合。氮肥增效剂HFJ显著增加玉米的氮素吸收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使玉米获得高产并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和经济系数。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抑制硝化作用等因素,黑土区氯化铵作为玉米生产用氮肥时,建议首选添加氮肥增效剂HFJ来保证作物的高产和氮肥高利用率,也可以添加硝化抑制剂组合CP + DMPP,或者CP + DCD制备稳定性氯化铵来提高氯化铵的增产效果和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6.
Scientific interest in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abou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is ever increasing, as 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a base for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LST retrieval has become a hot topic. Recent availability of Landsat-8 satel- lite imagery provides a new data source for LST retrieval. Hence, exploring an adaptive method with reliable ac- curacy seems to be essential. In this study, basing on features of Landsat-8 TIRS thermal infrared channels, we re-calculated parameters in the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empirical models of the existing split-window algorithm, and estimated the ground emissivity with the help of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Further- more, a split-window algorithm was rebuilt by virtual of the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updated atmospheric transmit- tance and the ground emissivity, and then a remote sensing retrieval for the LST of Shihezi c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modified algorithm. Finally, precision validation of the new model was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MODIS LST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ST retrieval from Landsat-8 TIRS data based on our algorithm has a higher credibility, and the retrieved LST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MODIS LST product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retrieving LST with competitive accuracy. With higher resolutions, Landsat-8 TIRS data may provide more accurate observation for LST retrieval.  相似文献   
97.
试验旨在研究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良好的404日龄京红1号蛋鸡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益倍佳(凝结芽孢杆菌),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赐尔健(纳豆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混合制剂的日粮,试验组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均为300 mg/kg。试验期25 d,其中预饲期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破、软蛋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鸡蛋平均蛋重显著提高了2.25%(P<0.05);试验组Ⅰ、Ⅱ的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Ⅲ组蛋壳颜色为1~3级的鸡蛋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微生态制剂赐尔健(纳豆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京红1号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料蛋比和破、软蛋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混合制剂可使蛋壳颜色加深的鸡蛋比例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98.
99.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耐寒育种过程中的筛选效率,研究甘蓝型油菜耐低温机理,以8个不同抗寒性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低温条件下各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在室外平均气温2.75℃时,抗性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和脯氨酸的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敏感材料,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平均气温7.52℃回升至12.39℃,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生物量的累积量无显著差异;在恒定低温10℃/4℃处理下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在处理前3周生物量均持续累积,但从第4周开始敏感材料新叶出现白斑,生物量减少,抗性材料老叶出现白斑,生物量维持不变。结果表明,耐低温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脯氨酸的积累量持续上升,具有较强的快速适应能力,在低温下具有显著的持续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