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28篇
  免费   4273篇
  国内免费   9361篇
林业   9520篇
农学   12595篇
基础科学   7307篇
  13461篇
综合类   28610篇
农作物   4713篇
水产渔业   3008篇
畜牧兽医   12080篇
园艺   3604篇
植物保护   5464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933篇
  2022年   2322篇
  2021年   3340篇
  2020年   2926篇
  2019年   2960篇
  2018年   2094篇
  2017年   3058篇
  2016年   2816篇
  2015年   3999篇
  2014年   3874篇
  2013年   4631篇
  2012年   5763篇
  2011年   6152篇
  2010年   6128篇
  2009年   5586篇
  2008年   5148篇
  2007年   5304篇
  2006年   4937篇
  2005年   4361篇
  2004年   2133篇
  2003年   1993篇
  2002年   1750篇
  2001年   1761篇
  2000年   1807篇
  1999年   2021篇
  1998年   1754篇
  1997年   1580篇
  1996年   1450篇
  1995年   1306篇
  1994年   1115篇
  1993年   1148篇
  1992年   900篇
  1991年   777篇
  1990年   650篇
  1989年   510篇
  1988年   404篇
  1987年   239篇
  1986年   136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5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12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By using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 based homologous cloning strategy, we have successfully isolated the genomic and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of a gene encoding typical DFR (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 from black-seed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oleifera DC.. The gene, designated BcDFR here, is 1 722bp in length and harbors 5 introns with typical splice sites of plant DFR genes. BcDFR cDNA is 1311bp in length with a 1 158bp ORF as well as a 25bp 5‘ UTR and a 128bp 3‘ UTR. The encoded BcDFR protein is 385 aa with a calculated Mw of 42.85kD and a pI value of 5.55.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is gene share extensive homologies to plant DFR genes of wide origins especially high similarities to Cruciferous DFR genes. Sequence analyses such a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nserved domain search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region detection all indicated that BcDFR gene is a quite potentially biofunctional gene. Its cloning enables us to further dissect the possible relatedness between DFR gene and Brassica seed coat color traits and to create transgenic novel yellow-seeded rapeseed germplasm through antisense- or RNAi-suppression of DFR gene expression in black-seeded elit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992.
杂交水稻品种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稳香  胡少奇 《种子》1995,(6):18-19
该试验用幼苗形态鉴定法对杂交裟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特定的温度、光照和药剂处理,杂交一代F1的茎基部呈深红色,而不育系A和保持系B的茎基部无色或仅呈微红色。故可鉴定出F1的纯度,但不能将A与B区分出来。  相似文献   
993.
应用能值理论从农户生产的角度分析了武川县种植业不同作物生产能值。结果表明:该县种植业生产系统能值投入率与产出率“双低”,应增加系统投入以提高产出水平;系统环境负荷率不高,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应提高可更新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辅助能值投入中有机能值略高于无机能值,应按适当比例增加辅助能值投入以提高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粮食产出能值中玉米、油菜所占比重高,系统结构调整应遵循生态经济原则,压缩马铃薯面积、提高玉米、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994.
果蔬产品变色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果蔬产品在加工贮存中变色的原因,综述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护色措施,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正勋  赵西华 《作物学报》1996,22(4):490-494
选用6个蛋白质含是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要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  相似文献   
996.
储旋  余茂德 《种子》1990,(5):9-12
本文运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贵州省桑属植物种质资源材料27份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性研究。结果如下:1.二倍体(2n=2x=28)5个。2.三倍体(2n=3x=42)1个。3.六倍体(2n=6x=84)21个。丰富了桑属植物染色体研究内容,为桑树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其技术群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此三类支撑技术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比较,指出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占主导地位,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生态技术群中应该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998.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999.
黑麦(Secale cereale)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珍 《作物学报》1982,8(2):119-124
本试验用涂片法制片,以低渗、酶解、火焰干燥以及分带等处理我国“甘肃黑麦”和加拿大黑麦“Kustro”的根尖细胞。从形态、C 带带型分析和比较了其染色体组型。两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其染色体的端粒带、核仁缢痕带都显著而较稳定。着丝点带也常出现。中间带变化较大。所有染色体分为三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00.
红酵母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酵母是酵母菌的一个属,腐生,分布广泛,在医学、食品、化工和农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应用,但目前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综述了红酵母的种属特性、理化特性、培养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