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98篇
  免费   1312篇
  国内免费   2550篇
林业   2659篇
农学   3178篇
基础科学   1812篇
  3598篇
综合类   7892篇
农作物   1543篇
水产渔业   1041篇
畜牧兽医   3445篇
园艺   1106篇
植物保护   158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70篇
  2020年   1005篇
  2019年   914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975篇
  2016年   837篇
  2015年   1125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539篇
  2011年   1556篇
  2010年   1489篇
  2009年   1373篇
  2008年   1347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300篇
  2005年   1102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54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6篇
  1896年   2篇
  18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葡萄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接种鉴定,系统研究了中国葡萄属13个种和变种的26个株系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筛选出高抗株系10个。其中燕山葡萄(♀)因扦插容易生根,可用自根苗作为抗葡萄根癌病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其余可用作抗葡萄根癌病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72.
鲜王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一种非酶体系核黄素、四甲基乙二胺光照产生 Oi 氧化羟胺形成亚硝酸盐为原理测定 SOD 活性的新方法对新鲜蜂王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鲜蜂王浆中存在 SOD,其活性含量大约为0.403ng/g。  相似文献   
73.
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成果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油气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差距,强调了油气管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了油气管道风险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4.
小麦矮秆育种中性状间关系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7个株高梯度系列的35个系统及5个亲本品种为材料,采用典范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株高及其构成因子与产量因子、产量生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株高因子通过产量生理性状影响产量因子,一定的生物学产量是获得高产的基础。②矮秆品种的高化对提高产量、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有利,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秆品种矮化能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对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③在主要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倒二节间较长、第一和第二叶间距略长、穗颈和穗部较长的类型可能对提高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75.
"双链型"草-鹅-稻生态农业模式高产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双链型”单-鹅-稻生态农业模式,总结了稻田套种牧草的方法和田间管理技术,探讨了种草与养鹅在时间上的相互衔接,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利用率,进行了稻田套种牧草养鹅与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分析。该配套技术的实施,为当前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6.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分离得到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77.
江西板栗疫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78.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构建的新城疫病毒(NDV)cDNA文库中扩增含编码F糖蛋白前体──Fo酶切位点序列的359bp的F蛋白基因cDNA片段。将此359bpcDNA片段经光敏生物素标记后,即成NDV-cDNA探针。该探针能特异性地从感染的尿囊液中检测出NDV强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基因组RNA,而不与IBDv-dsRNA、AIBv-ssRNA、EDS76-dsDNA、MDV-dsDNA,FPV-dsRNA及AILV-dsDNA发生交叉杂交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该探钎含有编码Fo蛋白酶切位点序列的碱基顺序,但它还是不能把NDV的强、弱毒株区分开。这说明NDV强、弱毒株比区域内的碱基存在着相当大的同源性。不过,此探针对NDV来说具有特异性,这就为NDV的诊断技术开创了基因水平检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9.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80.
山西省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是非持久性病毒——MDMV 引起。病毒介体是蚜虫,在山西省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麦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Walker)]的传毒能力未定。实验表明,传毒蚜虫饲毒最适时间5~30分钟,接毒最适时间30~60分钟,持毒期限6~7小时,有效传毒蚜数3~5头。气温20℃麦二叉蚜的传毒效能最高,是春播玉米的主要传毒蚜虫。传毒蚜的高峰期后16~30天是发病高峰,以玉米拔节至孕穗间发病最快,抽雄后渐缓。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毒源量、传毒蚜的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带毒率的提高,这过程进展的快慢是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