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1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2636篇
林业   2714篇
农学   3458篇
基础科学   2223篇
  4084篇
综合类   6871篇
农作物   1310篇
水产渔业   946篇
畜牧兽医   3179篇
园艺   760篇
植物保护   158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1014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826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792篇
  2015年   1091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1264篇
  2012年   1604篇
  2011年   1576篇
  2010年   1521篇
  2009年   1400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田机械施肥均匀性差,且作业时在施肥开沟器末端容易出现肥料粘结、架空、堵塞开沟器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装置,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将水田机械式强制排肥部件的工作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工作阶段肥料在螺旋强制排肥部件内的状态,以及影响排肥部件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对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直径、转速、螺距3个因素进行了设计计算。以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指标,进行了螺旋强制排肥部件的单因素台架试验,通过对最小显著性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安排了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影响排肥性能指标因素的影响由大到小为转速、螺距、直径,建立了排肥性能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因素优化求解,确定了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螺旋输送器转速120.09r/min、直径23.90mm、螺距21.54mm,此时施肥装置台架试验的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7.18%。将所设计的强制排肥部件分别安装在水稻插秧机及水稻气力式施肥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式强制螺旋排肥装置工作稳定、堵塞率低,水田防堵塞效果优于无该部件的施肥机械。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型卵磷脂类桶混助剂“融透”的特性,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表征了其物理性质,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其在防治稻飞虱中对氟啶虫胺腈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融透”中含有圆形脂质体,Z平均粒径为129.5 nm。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毒力增加1.67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融透”可使氟啶虫胺腈对稻飞虱的防效提高9.04%~41.77%;当氟啶虫胺腈减量40%时,添加“融透”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与未添加“融透”的常量组相当。研究结果表明,卵磷脂桶混助剂“融透”可以通过形成脂质体提高药剂的利用率,从而达到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提高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构建了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间歇运行生物膜反应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含氮污染物;连续运行弧形筛及时去除固体颗粒物。考察了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石斑鱼高密度养殖效果。启动初期,将硝化型生物絮团与海绵填料混合培养,生物膜22 d即可挂膜成功。以30.03 kg/m~3为初始养殖密度开展石斑鱼养殖试验,经66 d养殖,石斑鱼平均质量从(273.00±12.22)增至(552.52±107.04) g,最终养殖密度达到60.78 kg/m~3,成活率为100%。养殖过程中,生物膜逐渐适应养殖环境,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从13.33%、14.84%增至93.73%、93.50%。此外,在弧形筛进水槽增加曝气形成曝气式弧形筛,可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物,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以牧草种植户牧草及粮食作物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计算出2010-2014年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的成本收益基本信息,对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2014年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的纯收益和收益率有所增长;苜蓿的纯收益和收益率要高于黑麦草和青贮玉米;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的经济效益更具优势,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经济效益较差;黑麦草和青贮玉米人工和土地成本更高,苜蓿水电费最高。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粮+经+饲+草"四元种植结构,全面扶持牧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牧草生产资料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耐盐碱性分析 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燕麦苗期的耐盐碱性,筛选适宜松嫩平原种植的燕麦品种,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以250 mmol·L-1高浓度NaHCO3胁迫模拟松嫩平原盐碱环境,对49份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主栽燕麦品种进行研究。试验测定了250 mmol·L-1 NaHCO3胁迫下燕麦的株高(X1)、根长(X2)、地上部鲜重(X3)、地下部鲜重(X4)、地上部干重(X5)、地下部干重(X6)、地上部含水量(X7)、地下部含水量(X8)、根冠比(X9)9个指标,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SATC) 作为衡量耐盐碱性的依据,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不同燕麦品种耐盐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各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X4、X7、X8 3个综合指标,涵盖了全部数据86.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将49份燕麦品种分为3类,其中草莜1号、张燕7、T7等3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HLJ 1、白燕2号等41个品种为中度耐盐碱品种,三分三、坝莜13号等5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目测进行分类的方式很难准确界定矾根品种叶色。为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基于叶色表型的矾根品种分类体系,笔者利用色差仪对72个矾根品种共计432个样品的叶色进行测定,对获得的Lab 3个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将72个矾根品种分为褐色系、深绿色系、黄色系、灰绿色系、浅绿色系5类色系。对矾根品种各色系的Lab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正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叶片背面的L值与a值、a值与b值呈负相关,L值与b值呈显著正相关。从多重比较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矾根品种各色系之间的Lab色度值差异显著,尤其是各色系间叶正面的颜色差异较大,在矾根品种选育工作中,叶片正面的颜色将作为主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松 《农业工程》2018,8(3):39-41
强调了加强农村电网配电台区智能化改造及系统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村电网配电台区的构成情况。重点以某农村地区为例,提出并实施了相应改造措施,评价了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草莓在贮藏和运输期间会产生褪色现象,花青素含量逐渐减少。为研究光照时间、温度、pH、金属离子对草莓花青素的影响,探索合适的加工与贮运条件,在花青素含量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设置4种反应条件,探讨光照时间、温度、pH、金属离子对草莓花青素的影响。草莓花青素在自然光下照射8 h,吸光度值下降25%,温度高于60℃后,吸光度值下降67%。当pH>7时,吸光度值下降85%,添加Na+、Mg2+后的色素提取液反应2 h后所测吸光度值分别保持在0.070和0.050左右,而添加Fe3+后测得的吸光度值下降87%。实验结果表明,草莓在贮运过程中应避光、低温、保持酸性条件,且避免与铁制品接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由于软枣猕猴桃在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诱导率极低且快繁效果差,因此进行其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以期解决其人工种植的难题.[方法]本研究以软枣猕猴桃展叶为外植体,通过采用不同消毒试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筛选出最佳的灭菌程序;将不同培养基与不同浓度的KT、2,4-D组合,筛选出最佳的初代培养基配方.[结果]选用展叶为外植体,75%CH3CH2OH处理30 s后以10%NaClO处理20 min,0.1%HgCl2处理15 min后无菌水冲洗3~4次,接至pH=5.8的MS+1 mg·L-1 KT+0.5 mg·L-12,4-D+3%白糖+0.55%琼脂培养基上,置于光照2500 lx、8 h·d-1,26℃下培养8 d后有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60 d后平均单芽愈伤组织达0.8 g以上,平均单个愈伤组织长度0.7~1.4 cm,属中块愈伤组织.[结论]以本实验得出的愈伤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诱导率,达到快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