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不同温度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塔依尔  杨梅花 《种子》2004,23(9):32-34
本文在水、气、基质等适宜,8h光照条件下,主要研究了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为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沙棘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并采用胚根生长量和发芽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沙棘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不同温度下,沙棘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沙棘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就根生长量来看,沙棘种子表现为喜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胚根生长量较大.  相似文献   
82.
李塔 《林业科技情报》2013,45(2):116-117
我国高速公路路面主要形式是沥青路面,随着大批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沥青路面养护及其管理重点的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减少路面的病害,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控制沥青路面的养护成本,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等方面。  相似文献   
83.
84.
针对21世纪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及当前畜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畜禽疫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特点,并提出21世纪畜禽疫病防制对策要从提高执法力度、贯彻“预防为主”、健全和完善畜禽疫病防疫体系、重视环境因素、加强兽药和生物制品管理、加强畜禽传染病防制研究等6个方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制能力。  相似文献   
85.
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总黄酮含量,比较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的质量;方法按2005版药典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在27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在0.15mg~0.52rug范围内,淫羊藿苷mg数与吸光度A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1.66%,r=0.9989。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敦化基地(茎6.49%,叶18.75%,地上部分17.63%)、敦化野生(茎4.24%,叶18.18%,地上部分11.85%)、临江野生(茎5.10%,叶14.29%,地上部分13.12%)、北朝鲜野生(茎3.83%,叶11.47%,地上部分10.30%);结论不同产地朝鲜淫羊藿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敦化基地的含量最高,依次是临江野生、敦化野生、北朝鲜野生。同一产地的朝鲜淫羊藿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6.
Large-flowered vetch (Vicia grandiflora Scop.) is widely present in many Eurasian wild floras, where it has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grassland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uses as a cover crop and green manure.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large-flowered vetch into a field crop and assess the basics for its breeding. A small-plot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three consecutive growing seasons 2005–2008 in Novi Sad, including twelve large-flowered wild populations collected at various sites in Serbia and France from 2002 to 2004 and multiplied ex situ during subsequent years. The population MM 02/01 of Serbian origin had the highest three-year average proportion of plants surviving winter (0.96). The smallest average number of days from sowing to first flower was in the population MM 03/10 (199 days). The population MM 03/08 produced the highest forage dry matter (8.0 Mg ha?1) yield stage between full flowering and forming first pods. The highest seed yield was in the population MM 03/10 (2,084 kg ha?1). Forage dry matter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main stem length (r = 0.932), number of fertile nodes (r = 0.710), number of internodes (r = 0.640) and number of leaves (r = 0.604). Seed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number of pods (r = 0.930), number of seeds (r = 0.883), number of stems (r = 0.882) and number of fertile nodes (r = 0.768). Our study confirmed that large-flowered vetch may represent a stable and quality source of forage in temperate regions such as the Balkans, as well as that it may have its place in various crop rotations and farming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ing phenotypic variability offers a solid basi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87.
Eurasian Soil Science - Splash erosion, the first step in water erosion process, occurs because of raindrops collusion with soil aggregates and pushing soil particulates into the air. The objective...  相似文献   
88.
89.
本研究利用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E-R)和相关文献,对动物疫病跨境传入的实体与相关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构建一个跨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新构建的指标体系由国家疫情流行因素、国家疫病监测与防控因素、疫病固有因素等9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构成,从疫情国传出风险、生物特征风险、输入国传入风险3个维度进行风险因素分析。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动物疫病传入风险防控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疾病管理和决策等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0.
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收集了2010年到2015年国内外有关反枝苋的最新研究报道,从入侵生境、生物学特性、化感作用和危害、应用以及防治方法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反枝苋依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能够成功入侵农田等生境;较强的化感作用会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危害;作为一种植物,反枝苋可适当用作牧草以及污染场地的修复;反枝苋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3种。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研究应在反枝苋对自然综合环境条件的适应机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危害、应用潜力挖掘以及寻求先进的综合防治方法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