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186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101篇
  205篇
综合类   550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从健康仔猪粪便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发酵乳杆菌的益生性能进行测试,为其在畜禽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gosa SL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106株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酸和胆盐耐受初步筛选出1株潜在的饲用乳酸菌,经16S rDNA序列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F1,并对其益生性能潜力进行评估,包括抑菌活性(针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弧菌等12种病原菌)、对模拟胃液中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对胆盐的耐受性以及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结果】发酵乳杆菌LF1耐酸和耐胆盐的能力较强,显示出较强的益生菌潜力,但LF1菌株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不强。在生物拮抗作用方面,发酵乳杆菌LF1的培养上清可以显著抑制多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生长。【结论】发酵乳杆菌LF1具有较好的益生性能,通过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评估后,可以作为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益生菌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22.
23.
从6个方面对参试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除ISPN8#3在陕西岐山试验地表现差以外,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24.
为灵敏、快速检测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根据PDCoVM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一种PDCoV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并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拷贝数对数值与Ct值在1.3×103~1.3×107 copies/μL拷贝数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最低检出限为13 copies/μL,且无非特异性扩增;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为0.24%~2.15%,均小于3%。利用该方法和普通RT-PCR对42份临床样品同时进行检测,发现本方法比普通RT-PCR灵敏性更高,二者符合率为95.2%。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灵敏、特异、可靠,可用于PDC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5.
水涨龙眼结果母枝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涨龙眼花芽分化期间结果母枝内源激素iPAs、GAs、ABA及IA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花芽内源激素含量:ABA〉iPAs〉IAA〉GAs;形成分化期为:ABA〉IAA〉iPAs〉GAs。生理分化期主形态分化期叶芽内源激素含量均为:ABA〉iPAs〉GAs〉IAA。生理分化期:与叶芽相比,花芽的iPSs、GAs和IAA含量高,ABA含量低。形态分化期:  相似文献   
26.
龙眼幼苗镁素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镁素吸收曲线、电子探针分析以及代谢抑制剂对龙眼镁吸收影响等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龙眼镁素吸收特性取决于介质供镁状况,供镁浓度低(≤0.40 mmol/L)时,龙眼对镁的吸收受代谢控制,属主动吸收;供镁浓度高(>0.40 mmol/L)时,属被动吸收。 K+、Ca2+对镁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机制并不相同。 K+抑制 Mg2+的吸收作用不是由于与Mg2+竞争载体,而是K+引起Mg2+载体蛋白发生变构作用;Ca2+对Mg2+吸收的影响可能与膜透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提高农用柴油机曲轴的强度,对曲轴材料42CrMo钢进行了磨削淬火试验,并进行了42CrMo钢的显微硬度试验及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在磨削深度为0.1~0.6mm,调质态42CrMo钢试件表层均得到了显微硬度值高于510HV的淬硬层,最高硬度值为850HV。淬硬层表层由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成,浅表层由较粗大板条状马...  相似文献   
28.
尼罗罗非鱼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吉富品系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 misniloticus)2龄成鱼雌、雄个体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的平均出肉率为38.68%,雄性个体出肉率比雌性个体略高,吉富品系出肉率比埃及品系略高。尼罗罗非鱼出肉率与可量性状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拟合方程相关系数为0.985。在有显著意义的可量性状相关系数中(P0.01),与肉片质量和出肉率的相关性均最高的可量性状为体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575;其次为体高、体长和体厚。而头长与肉片质量、出肉率均呈负相关关系。雄性个体的相关系数均高于雌性个体,在雄性个体中,出肉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630,与体高的相关系数为0.617,均为中等程度相关。对可量性状之间的比值与出肉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普遍比单个性状高,特别在雄性个体中表现明显。其中相关系数较高的比例组合有身长/头长比值(0.765)、体长/头长比值(0.732)、身长/体厚比值(0.703),均达到较强程度的相关,比单个性状的相关性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利用可量性状预测罗非鱼的出肉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依托紫色土施肥方式与养分循环长期试验平台(2002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紫色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排放的野外原位观测试验。长期施肥方式包括单施氮肥(N)、传统猪厩肥(OM)、常规氮磷钾肥(NPK)、猪厩肥配施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肥(RSDNPK)等5种,氮肥用量相同[小麦季130 kg(N)×hm~(-2),玉米季150 kg(N)×hm~(-2)],不施肥对照(CK)用于计算排放系数,对比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N_2O和NO排放的影响,以期探寻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所有施肥方式下紫色土N_2O和NO排放速率波动幅度大,且均在施肥初期出现峰值;强降雨激发N_2O排放,但对NO排放无明显影响。在整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N、OM、NPK、OMNPK和RSDNPK处理的N_2O年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40 kg(N)×hm~(-2)、4.60 kg(N)×hm~(-2)、0.95 kg(N)×hm~(-2)、2.16kg(N)×hm~(-2)和1.41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41%、1.56%、0.25%、0.69%、0.42%;N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57 kg(N)×hm~(-2)、0.40 kg(N)×hm~(-2)、0.39 kg(N)×hm~(-2)、0.46 kg(N)×hm~(-2)和0.17 kg(N)×hm~(-2),排放系数分别为0.21%、0.15%、0.15%、0.17%、0.07%。施肥方式对紫色土N_2O和N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NPK处理比较,OM和OMNPK处理的N_2O排放分别增加384%和127%,同时NO排放分别增加3%和18%;RSDNPK处理的NO排放减少56%。表明长期施用猪厩肥显著增加N_2O和NO排放,而秸秆还田有效减少NO排放。研究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均显著影响小麦季N_2O和NO排放(P0.01),对玉米季N_2O和NO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无机氮含量则是在小麦-玉米轮作期N_2O和NO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P0.01)。全量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是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N_2O和NO协同减排的优化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对黑土中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调节黑土碳循环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2018年选取其中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 三个处理进行秸秆微区田间试验。这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分别再设加入1 cm 长玉米秸秆6000 kg/hm2的处理(CKS、NPKS、MNPKS)和不加入玉米秸秆的处理(CK、NPK、MNPK),共6个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后置于PVC框(长0.9 m、宽0.6 m、高0.6 m)内,PVC框上端高于地面20 cm。在PVC框埋入土壤60天(夏季)、150天(秋季)后,取土样测定理化性状及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N)含量。微生物真菌残体碳和细菌残体碳含量依据各氨基糖含量计算。  【结果】  与CK相比,NPK和MNPK处理能够促进氨基糖在土壤中的积累,其中第60天氨基葡萄糖分别显著增加18.81%和105.36%;胞壁酸分别显著增加19.62%和129.30%。两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而且MNPK处理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量较CK处理高出近1倍。各处理中真菌残体碳含量要远高于细菌残体碳含量,两种施肥措施均会降低真菌残体碳占微生物残体碳的比重,说明施肥会增加细菌在这一过程中对黑土有机碳积累的贡献。NPKS处理氨基葡萄糖占总氨基糖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MNPKS处理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所占百分比也在第60天、第150天这两个时期内逐渐上升,表明真菌细胞死亡残体积累量在增加。  【结论】  添加秸秆后的MNPK处理促进了黑土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NPK处理与秸秆添加相结合可以提高真菌残体碳在微生物残体碳中所占比重。因此,施肥和秸秆添加会使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残体的积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