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43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5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环境温湿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潘建治 《家畜生态》1993,14(1):26-31
浙江中白母猪繁殖成绩与地面温湿气象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母猪在60天哺乳期饲养制度下,产后发情并配种受孕平均需66.57天。其中离仔后配种占75.41%,就这部分母猪而言,离仔次旬平均日最高气温超过30℃或RH78%以上或THI值大于75,离猪后7天内的受孕率显著降低;配种时和配种后20天内受高温剌激,胎几发育数减少,平均气温25℃以上时的窝仔数(11.73头、11.83头)较20—25℃条件下少0.68头和0.37头;产前当旬处于高温的,产仔成活率较高;20日龄仔猪存活率以出生后次旬环境温度在20℃以上或THI值大于65时为高,而35—45日龄时的环境温湿度对20—60日龄仔猪存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水氮对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分和氮肥对小麦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0、180、240和300kg·hm 2,分别用N0、N1、N2、N3表示)冬小麦花后籽粒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N2处理获得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及较低直/支比,不施氮或施氮过多均不利高产和籽粒淀粉积累.与W0相比,W1处理有利于小麦籽粒产量提高及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积累.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明显.在8个处理中,以W1N2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改善籽粒淀粉品质有利,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43.
沼液与氮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生产中沼液利用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沼液与氮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总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在基施化肥氮基础上追施沼液,尤其基施75%化肥氮和追施25%沼液氮配合处理(3/4U+1/4B)显著提高了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峰值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和反弹值)、粉质参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和拉伸参数(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拉伸比).籽粒蛋白组分(总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以基施50%化肥氮和追施50%沼液氮配合处理(1/2U+1/2B)最高,3/4U+1/4B处理次之.籽粒蛋白组分、粉质与拉伸参数均以单施沼液处理(1/2B+1/2B)最低,单施化肥氮的处理(1/2U+1/2U)次之,而淀粉糊化特性参数以1/2U+1/2U处理最差,施用沼液的处理较1/2U+1/2U处理提高2.0%~6.5%.与1/2U十1/2U处理相比,基施沼液与追施化肥氮配合处理产量提高,而基施化肥氮与追施沼液氮处理的产量降低.可见在基施沼液的基础上追施化肥氮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1/2B+1/2U处理能够高产和优质兼顾,单施沼液效果低下.  相似文献   
44.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及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范围为0.375~200 μm.GMP颗粒体积分布总体上呈双峰曲线变化,<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11.2%~45%,>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55.0%~88.8%.与弱筋小麦山农1391相比,强筋小麦藁城8901有较高比例的>12 μm颗粒.GMP颗粒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4 μm和<12 μm的颗粒数目百分比分别为97.5%~98.0%和99.9%,表明小麦GMP颗粒中绝大多数为<4 μm的小颗粒.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2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12~90 μm、>9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GMP大、中颗粒比例.过量氮素不利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氮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机制,以黄淮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花后高温的方式,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前期短暂高温对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了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和氮代谢关键酶GPT、GOT活性,其中强势粒GPT活性受高温胁迫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GPT和GOT活性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在不同时期间、强势粒与弱势粒间有差异,强势粒GPT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46.
徐瑞阳  白龙  王晓红  刘英 《草业科学》2013,30(4):501-505
为了揭示大气氮沉降对栽培草地植物氮同化物积累的影响,本试验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对象,通过人工增氮试验(浓度设置为0、6、12和24 g N·m-2·a-1)来研究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氮同化物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叶绿素、叶全氮、可溶性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等氮同化物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在氮沉降浓度为12 g N·m-2·a-1范围内随氮沉降浓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除脯氨酸含量),但是两种牧草氮同化物的积累量差异较大,氮沉降对禾本科牧草的氮同化物积累的影响高于豆科牧草。精氨酸含量与氮沉降浓度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2均达到0.99),因此,精氨酸可作为草本植物对氮沉降增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观察3种治疗方法治疗犬传染性肝炎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出较好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犬传染性肝炎的治愈率。本研究选宠物医院确诊为犬传染性肝炎的病犬60只,将患犬随机分4组,分别采用茵陈篙汤加味配合西药、单用茵陈篙汤加味、单用西药的治疗方法,并设对照组。结果显示,茵陈篙汤加味配合西药组的治愈率86.67%;茵陈篙汤加味组治愈率73.33%;西药组治愈率66.67%;对照组治愈率为0。试验表明,采用茵陈篙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犬传染性肝炎的疗效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对毛菊苣不同部位显微鉴定,将毛菊苣药材的根、茎及种子进行粉碎,粉末分别在显微镜下鉴别。结果表明,毛菊苣显微特征中油细胞、石细胞、表皮细胞等都可以作为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及禽重组干扰素等三种药物体外抗鸭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客观、快速、敏感、高通量等特点;阿昔洛韦能有效抑制鸭瘟病毒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研究结果为抗鸭瘟病毒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平台,同时说明阿昔洛韦制剂有可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鸭瘟病毒药物用于其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50.
棉花川239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系川239为材料,系统比较了四种激素组合(2,4- D+ KT,NAA+ KT,IAA+ KT, ZT)对愈伤组织诱导和体胚发生的影响,对获得大量再生植株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川239”再生植株。并对难于进行体胚发生的棉花品种的体细胞培养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