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4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山西部根据生境特点设置90个1m×1m草本样方,研究了天山云杉林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62种草本植物,隶属于34科、110属。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生长季内物种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单峰型分布,即6、7月最高,4、9月最低。不同生境草本植物多样性变化明显,阴坡和林缘生境草本植物多样性最高,林冠干扰明显的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最低。因此,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变化受微生境和人为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野生棱柄马鞍菌(Helvella lacunosa)引种研究,分离出优良棱柄马鞍菌菌种,并在原始云杉(Picea asperata)林下仿生种植,既提高了棱柄马鞍菌野生资源量,并掌握了其仿生种植技术,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下产业发展,还有效推动了棱柄马鞍菌野生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选择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按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设置青海云杉林固定样地共10块,开展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6.19t hm~(-2),平均净生产力为1.36t hm~(-2)a~(-1)。海拔2 800m段是青海云杉林生长的最佳地段,生物量和年净生产力均为最大;从海拔2 800m开始,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呈降低趋势;海拔3 300m林线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达到最低。青海云杉林生物量及净生产力与林分树高和林龄显著相关(P0.05),与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山云杉林保护、天山西部山区森林群落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支撑.[方法]以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恰西森林公园为试验点,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6.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重建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人工云杉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粉粒、粘粒、物理性粘粒、团聚度和结构系数降低,砂粒含量增高,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在人工云杉林演替过程中表现出"U"型变化,即人工云杉从幼林向成熟林演替阶段,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总孔隙和毛管孔隙则减少,在40年生云杉林达最低值之后,随着云杉自疏而有上升的趋势,毛管持水量是决定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加速该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建议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对人工成熟林和过熟林进行间伐抚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据根天山云杉林分树干解析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方法,依树高和胸径的定期生长量随时间的增长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建立了测定树高的GM(1,2)灰色动态模型,求得模型计算值,进而以模型计算值作为蓄积量测定的要素之一,参予了林分蓄积量计算,并与实测值分别进行了对照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树高和蓄积量计算值,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二次增效发酵菌糠基质对黄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菌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有良好的持水和透气能力。通过对蘑菇菌糠进行二次增效发酵,其作为园艺栽培基质的性能和肥效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粗纤维含量下降了5.8%,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提高了1.3%和0.7%,总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6%,碳氮比下降了6.2%。将经过二次增效发酵的蘑菇菌糠用于黄桃栽培中作为基肥,黄桃品质和产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优果率提高了5%。蘑菇菌糠发酵料经二次增效发酵处理后是一种优良的园艺基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甲虫标本543号,隶属17科.其中步甲科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89%,是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次之,占32.23%,球蕈甲科的个体数量占10.31%.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在不同抚育措施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在不同抚育措施下分布有显著差异.间伐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多,与修枝区、割灌区及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未经过抚育措施的对照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少,多样性最低,种类贫乏,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在修枝区最高,与间伐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间伐区最高,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但与修枝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结论】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在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间伐抚育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简要说明了黄南州天然云杉林和油松林小蠹虫的为害状况,分述了天然云杉林常见的16种小蠹虫和油松林常见的2种小蠹虫的形态和主要识别特征,为今后小蠹虫的监测管理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