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167篇
基础科学   31篇
  17篇
综合类   68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683篇
畜牧兽医   327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方百合试管成球和种球低温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外源激素、蔗糖和低温处理,对东方百合品种索蚌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其茎尖分生组织分化、试管成球和种质保存。结果表明,鳞片诱导小子球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 0.2mg/L;茎尖诱导和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 0.5mg/L;试管成球的最适蔗糖浓度为75g/L。8周5℃低温处理对组培苗的生长有利;-1℃低温对百合种质保存有利。  相似文献   
52.
选取东方百合主栽品种‘西伯利亚’和‘索蚌’为材料,对百合鳞片繁殖方式进行研究。利用混合基质处理、砂处理、纱布的不同介质处理,并结合见光和不见光处理,结果表明二代球内层鳞片扦插在混合基质中的出球率最高,达到270%,是较理想的扦插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53.
长白山东方蜜蜂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长白山6个不同样点17群东方蜜蜂的38个形态特征并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长白山东方蜜蜂可分为3个类群。同邻近国家(日本、韩国)及中国部分地区的东方蜜蜂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长白山东方蜜蜂与日本、韩国的东方蜜蜂归于1个类群,由于长白山的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而形成多个小的生态区域,长白山东方蜜蜂在小区域内自成繁殖体系,各个生态区域间蜜蜂个体体色差异较大,体型大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4.
利用胶乳凝集试验对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水牛血清进行了东方巴贝斯虫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流行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71.74%,在非流行区仅为1.19%。统计学检查结果表明,流行区内不同地区间东方巴贝斯虫感染率无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升高。利用一数学公式对这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流行区为稳定的流行区。对流行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以30年生东方杉的当年生顶芽、侧芽和茎段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伸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项东方杉组织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中加入了BA 10mg/L可高频率诱导其不定芽的分化;增殖系数达6.52。芽伸长培养基为附加恶霉灵(hymexzal,HMI)50mg/L的改良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56.
胡蜂与蜜蜂的防御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4℃气温条件下,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3群进行蜜蜂激怒时的结团温度的试验研究,刺激物分别为半导体点温仪器的铜线头和活体胡蜂,在蜂群内放入刺激物后每隔15 s做一次温度记录。结果发现,在东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25~32只之间;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4.6 ℃和45.0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0 ℃,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6 ℃;在西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18~26只之间;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2.2 ℃和 44.1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2.7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4.4 ℃.在恒温箱的耐温试验里,20 min内,黑盾胡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为46 ℃,而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却分别为51 ℃和52 ℃.另外, 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 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和12 min. 每 min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在胡蜂干扰时的在数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对胡蜂的干扰比前者更为敏感(P<0.05)。  相似文献   
57.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58.
柑橘小食蝇又称东方果实蝇,属双翅目食蝇科,是我国二类检疫性害虫。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危害200多种水果和蔬菜。其成虫产卵于各类水果果食内,卯孵化成幼虫,幼虫群集于果实内蛀食果肉,使被害果实未熟先黄,造成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9.
为估计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生长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5个全同胞家系,测定了210日龄(504尾)和360日龄(500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等生长性状的表型值,构建固定模型,用全同胞法估计了210日龄和360日龄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全长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54、0.38、0.52,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46、0.37、0.44,这3个性状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和高等遗传力;体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与体全长,以及体长与体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在210日龄时分别为0.99、0.99、0.98,在360日龄时分别为0.97、0.97、0.96,这3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呈高度正相关;测定了102日龄(296尾)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3个生长性状,利用回归模型建立了体质量(W)与体长(L)和体全高(H)的数学模型为W=e-8.513L2.046H0.742(R2=0.903)。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蜜蜂大肚病会引起蜂群的大面积死亡,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无菌操作采集患大肚病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LB培养基分离培养致病菌,采用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检测、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和人工攻毒试验对致病菌进行鉴定;应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致病菌耐药性;采用琼脂孔扩散法研究从健康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中自主分离的瑞士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从患大肚病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肠道中共分离得到12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12株菌株均为黄杆菌;12株黄杆菌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生霉素耐药,对阿莫西林敏感;饲喂黄杆菌KMD1和LPD2的东方蜜蜂成年工蜂腹部有明显膨胀,在饲喂6 d后对照组蜜蜂死亡率为25%,饲喂黄杆菌KMD1组蜜蜂死亡率为81%,饲喂黄杆菌LPD2组蜜蜂死亡率为73%;瑞士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均能显著抑制黄杆菌KMD1和LPD2增殖。鉴定出东方蜜蜂大肚病的致病菌为黄杆菌,东方蜜蜂肠道源乳酸菌对黄杆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试验结果对采用微生物制剂防治东方蜜蜂大肚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