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7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3686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16篇
  389篇
综合类   1790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和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透光抚育(全透光、半透光、未透光)对人天混红松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影响效果,并与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对比分析,定量评价了40年生人天混红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未透光群落增加了8.0%和24.0%,但较天然次生林群落却分别下降了18.2%~27.0%和6.1%~16.2%,半透光抚育更有利于该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恢复;全透光和半透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较未透光群落提高了3.38%和20.8%,与相应天然次生林群落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70%~8.66%和6.69%~26.98%,也是以半透光抚育方式恢复效果好;全透光、半透光和未透光群落的物种均匀度相近(变化幅度在0.02%~10.7%之间),但三者与天然次生林群落有较大的差异性(变化幅度依次为-5.2%~18.2%、4.9%~30.8%和-5.2%~12.6%),半透光抚育群落物种均匀度最高。  相似文献   
52.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本文介绍了中国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人工林存在的问题,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植被油松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季节性规律,选取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的春、夏、秋3个季节分别采集林木根际土,探究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砒砂岩区油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土壤有效养分变化规律相反,其中土壤碳、氮和磷的有效养分含量均在夏季最低,且夏季显著低于春季。夏季和秋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显著高于春季,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角在春季大于45°,而在夏季和秋季小于45°,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春季受到磷元素限制,夏季和秋季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碳元素和氮元素限制。在不同季节土壤化学性质受到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的影响,通过RDA结果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很好的解释了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累计解释率分别为80.69%、82.22%和83.67%。综上,油松人工林微生物对养分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放线菌,结合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向量长度和向量角...  相似文献   
54.
张龙 《现代园艺》2023,(2):47-49+52
阐述人工林发展的意义、人工林未郁闭前发展过程和未郁闭前管理必要性,探索人工林郁闭前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方式,总结和推广管理经验,以促进人工林发展,提升林木质量。  相似文献   
55.
对2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的疏伐,伐后郁闭度分别为0.4(T1),0.5(T2),0.6(T3),0.7(T4),0.8(T5),后在其林下套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形成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其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碳素含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分别为(475.96±13.59)、(469.64±2.41)、(443.34±2.04)、(425.94±2.03)、(21.10±0.35)g/kg。乔木层中马尾松各不同处理平均碳素含量排序为T1T4T3T5T2;肉桂平均碳素含量大小排序则为T2T4T1T3。在5个不同处理中,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均表现一致:乔木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碳储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而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土壤层碳储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5个不同处理中,以马尾松纯林的碳储量高于其它4个不同混交;马尾松肉桂以1∶5.4比例混交时,总碳储量在混交林中最大,达117.32t/hm2,且乔木层大于纯林,林分固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6.
随着海南桉树人工纯林造林面积的日益扩大,桉树的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该文介绍了目前海南桉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小陇山麻沿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幼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设置1 000m×30m样带,在样带内随机布置了12个20 m×20 m标准地,按株数设计3种(15%、25%、35%)间伐强度,0.0%为对照,3次重复;运用SVMS软件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特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3种强度间伐后,油松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下降,一些阔叶更新树种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漆树分布株数是对照的2.5倍,3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锐齿栎分布株数是对照的3.5倍;除1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高于对照外,25%和3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低于对照,间伐后上层分布树种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多;1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变化,25%和3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从随机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状态;3种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8%、31.86%和58.10%,表示林木个体竞争大小的大小比数分别为0.497 8、0.4914、0.490 0,比对照(0.498 5)减小了,表示林木生长空间大小的开敞度分别是0.323 0、0.327 0、0.367 0,高于对照(0.2730);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混交度增加,从零度混交变为弱度混交,林木个体间竞争减弱,林木生长空间扩大,从不足到基本充足。间伐1a后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分别是对照的6.0、12.5、13.1倍,间伐增加了天然更新能力,增强了林分活力。3种间伐强度中,15%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证明,小陇山林区中幼龄期的油松人工林宜采用25%到35%间伐强度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增加林分活力;通过多次合理间伐强度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为油松中幼龄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栓皮栎是壳斗科栎属的高大乔木树种,是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之一。它的树皮(栓皮),也叫软木,具有比重小、弹性好、浮力大,不透水、不透气,耐酸、耐碱,绝缘,保温、隔音及不易与化学药品起反应的优点。经过加工可制成软木砖,软木纸等多种制品,用于医药、食品、建筑等方面,是国家不可缺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该虫害在新疆各地区的为害特点、调查方法及防控措施等,为尽快控制其危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