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林业   726篇
农学   619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36篇
综合类   4019篇
农作物   427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480篇
园艺   1056篇
植物保护   45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设施草莓栽培在辽西北地区是一项投资适中.见效快速的避灾项目.易于果农所接受。但是,长期在同一地块进行连作.不仅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的明显降低,而且还会导致病虫害的大发生.使栽培效益下降。正确认识草莓连作的危害.科学防治草莓连作的危害.对于保持设施草莓栽培效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2.
对湖南石门壶瓶山景关门、桑植龙潭坪茅垭村样地的长果安息香(Changiostyrax raxdolichocarpa)种群数量和分布格局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小树(IV龄段),幼龄级株数和老龄级株数匮乏;长果安息香种群在进入生理死亡年龄前有2个死亡高峰,第1个峰值产生于幼树(II、III龄段),主要原因是种内和种间竞争(主要是光照),第2个峰值产生于中树长成大树阶段(V、VI龄段),除种内、种间对环境的竞争外,生长地土层浅薄、大树倒伏及人为砍伐亦加剧了该峰值的产生;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类型,小树向中树、大树变化过程表现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导致长果安息香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率极低、种群竞争能力较差以及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83.
针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西北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84.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42-1344
为了发掘与利用小麦白粉病抗性种质资源,利用华北地区小麦白粉菌菌株E09对98份小麦亲本材料和14份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系进行了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8份小麦亲本材料中,对E09免疫、中抗的亲本分别占6.1%和4.1%,感病亲本占89.8%;14份省区域试验新品系中感病品种占64.3%,中抗品种占35.7%,参试品种中缺少高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系)。  相似文献   
85.
西葫芦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种业导刊》2011,(5):24-24
1西葫芦白粉病 1.1发生 西葫芦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月季或西葫芦病残体上越冬,借助气流或雨水进行传播,通过叶片表皮侵入植物,在高温干旱或高温高湿条件下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86.
何义发  王柏泉 《特产研究》2015,(2):15-17,60
采用速净、枯草芽孢杆菌、蛇床子素、哈赤木霉等4种生物农药,分别于展叶期、生长盛期和停止生长期3次给药,对薇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生物农药对薇菜白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哈赤木霉处理发病率最低,速净处理感病指数最低。经4种药剂处理后,从发病率来看,新蔸的发病率均低于老蔸;从感病指数来看,蛇床子素与枯草芽孢杆菌对新蔸防治效果好,速净与哈赤木霉对老蔸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87.
正2016年4月5日讯:3月23日,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杨文斌为国家林业局三北局"三北大讲堂"作2016年首场讲座,专题讲授"低覆盖度治沙——原理模式与效果",为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打开新的思路。杨文斌从植被覆盖度与沙地固定程度及其相关事件,植被低覆盖度的防风固沙机理,界面作用与植被、土壤修复,行带式固沙林的水分利用优势,低覆盖度防沙治沙模式与效益等9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低覆盖度治沙的理论渊源、技术模式和治沙机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北虫草2种不同主料培养基及培养基不同主料与营养液比例进行对比试验,根据菌丝萌发时间、转色时间、出草时间、北虫草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生长周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麦粒为主料、主料与营养液比例为1∶1.6的培养基培养出的北虫草出草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90.
<正>项目来源: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及获奖专利情况:生产试验阶段。项目简介:本品种为极早熟一代杂交种,生育期60天左右,生长势强,子蔓、孙蔓均能结瓜,耐低温,易坐果,瓜椭圆形,成熟前绿色,成熟时果面白绿润黄。瓜肉白色,瓜瓤粉红色。品质甜脆,并有浓厚的瓜香味,特甜,口感极佳。前期产量高,上市集中,抗病性强,抗白粉病、霜霉病。不疯秧,不裂瓜,不倒瓤,耐贮运。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