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1423篇
农学   479篇
基础科学   487篇
  124篇
综合类   3658篇
农作物   547篇
水产渔业   249篇
畜牧兽医   1343篇
园艺   1438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1093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核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和油料树种,核桃仁滋味好,营养丰富,含油率一般为65%,最高达83.51%,并富含蛋白质,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核桃根深叶茂,其生态防护功能在落叶果树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42.
屠杉最早称“朱木”,始见先秦时期《山海经》,我国南方人民对其认识与利用有3300多年历史。曾经历过“朱木、杉、屠杉、杉”等主流文字与音韵的演变,因地域方言及著录者选用汉字的不同,尚有“柁杉、杉、杉、株杉、土杉、杜杉、杜松、山杉”等多种称谓。“朱木”之称源于古越语,最早认识利用杉的是我国南方古越人。语言与文字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不同名称反映产区人民已从植物形态分类学、生态学、木材学等多角度认识杉。记载杉的史料均来自目前已无杉分布的地区,证明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43.
44.
春天的事业——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十周年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诞生过程 ,重点阐述建馆十年来在营造高雅的建筑与环境、展览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举办以茶会友活动、开展茶文化专题研究以及开拓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在海内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47.
宋军 《北方蚕业》2002,23(3):38
蚕桑业在我市已经有多年历史.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蚕业在我市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全市现有桑园7000hm2,但整体看来存在着单位面积桑养蚕量低,蚕茧质量差,蚕农收益不明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8.
《福建茶叶》2006,(4):I0001-I0001
《大茶金典》是世界首部茶文化影视大片,国内版的总投资人民币1800万元,该剧以全新的视角、全局式的关注,再现了中国历史人物茶神陆羽神秘而传奇的一生,进一步把中国的大茶文化传播给世界人民,经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持有中国文联甲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033号)。该剧由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  相似文献   
4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有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驼道。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湮没,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商道,这条繁荣了近200年的国际商道的源头,恰恰是汉口,它在清代是江南大宗茶叶外输的加工与集散地。  相似文献   
50.
恽绵 《甘蔗(福建)》1994,1(4):57-64
本文通过对4年生Ⅰ-69杨萌芽林和植苗林的调查研究表明:用采伐Ⅰ-69杨树林留下的伐桩萌芽更新效果明显,萌芽林与植苗林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4年生萌芽林胸径、树高、蓄积量分别比植苗林增大18.2%、11.4%、3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