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1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41篇
  119篇
综合类   50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重庆市≥10 ℃积温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世刚  吉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0):106-114
[目的]积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气候资源,了解积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重庆市34个观测站1960—2016年共5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选用Mann-Kenda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等气象统计方法,分析了重庆地区≥10℃积温资源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规律,得出结果:[结果]重庆地区积温分布不均,沿长江和乌江分3个不同的区域分布,重庆大部分地区年均积温在5500℃至6500℃之间。1960—1980年,重庆积温变化主要表现为增温趋势。1981—2000年,积温明显减少。2000年以后,积温正负相间,变化明显加快,气候变得更加异常。重庆1区的积温,80年代以前振幅较大,80年代以后,振幅明显减小。2区和3区的积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振幅也基本一致。[结论]重庆积温资源丰富,重庆江津、丰都、万州等地区完全满足一年三熟制,可以开展一年三熟制农作物耕种试点。  相似文献   
142.
依据岷江中游眉山~乐山河段(简称眉乐段)水质监测资料,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水质因子COD、NH3-N、TP分析眉乐段水质变化趋势,探讨航电梯级开发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眉乐段水质主要受上游来水影响,府河汇合后的岷江干流眉乐段区间污染负荷量相对较少,对河流水质影响相对较小;河段水质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上游至下游逐步好转的趋势,COD沿程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NH3-N和TP沿程降低;在时间分布上,水质逐年变好;主要支流体泉河水质较差,超标严重,思蒙河和毛河COD、NH3-N浓度维持在Ⅲ类水质标准,TP浓度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且有逐年升高趋势;汉阳库区建成后COD、NH3-N较建成前降低,TP较建成前略微增加,汉阳库区出库COD、NH3-N、TP较入库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航电梯级水库环境影响分析?航电开发和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积温的变化特征,为红枣产业的布局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利用1971—2010年12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5℃,10℃积温及负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0℃,5℃,10℃积温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4.557℃/10 a,66.235℃/10 a,48.023℃/10 a。负积温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3.759℃/10 a。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除10℃外均呈推后趋势。各界限温度积温均发生突变现象,负积温突变出现最早1986年,其次为≥0℃积温1995年,≥5℃、≥10℃积温1996年;各界限温度积温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具有2~4,9~11,32~33 a左右的周期振荡,其中32~33 a左右的周期最为明显。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近40 a来0℃以上各界限温度积温和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热量资源明显改善,适宜种植红枣的区域扩大;但需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及红枣病虫害。  相似文献   
144.
黄土高塬沟壑区农田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变化的长期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土壤养分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农田肥料投入和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有利于准确反映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利用黄土高塬沟壑区不同施肥监测区 10 年的长期监测资料,分析对比不同监测区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产量与施肥的关系,为当地农田生产的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试验监测区的农田管理完全参照大田管理模式,共设置四大试验监测区,包括无肥监测区(CK)、化肥监测区(HF)、化肥有机肥监测区(HM)和农民地块监测区(NM),肥料均于作物播种前作为基肥撒施。在每年冬小麦收获期 6 月中下旬,或玉米收获期 9 月中下旬,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处理后进行土壤养分的分析,并且在作物收获期测算作物产量以及植株地上部分的氮、磷、钾含量。 【结果】 与试验前相比,CK 监测区土壤有机质降低 1.73 g/kg,HF监测区增加 1.97 g/kg,HM监测区增加 2.20 g/kg,NM 监测区增加 1.44 g/kg;CK 监测区土壤全氮减少 0.08 g/kg,其他施肥监测区增加 0.05~0.13 g/kg;HF 监测区土壤碱解氮增加 7.8 mg/kg,而其他监测区均不同程度地降低;HM 监测区土壤有效磷增加最为显著,增幅达到 11.86 mg/kg,HF 监测区增加 8.42 mg/kg,NM 监测区增加 3.06 mg/kg,CK 监测区增加 2.44 mg/kg;CK 监测区土壤速效钾明显下降,降低 38 mg/kg 左右,NM 监测区增加最为显著,增加量为 27.5 mg/kg。对冬小麦而言,相比于 CK 不施肥区,HF、HM 和 NM 监测区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但各施肥监测区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农田养分平衡分析表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可使土壤中 N、P、K 素均有盈余;只施化肥时会导致土壤 K 素亏缺严重;当土壤长期不施用任何肥料时,土壤各养分元素均出现亏缺。 【结论】 在黄土高塬沟壑区,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及其分配、积温条件和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施肥 10 年后,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碱解氮只有单施化肥的增加。无肥监测区由初始含量的最高水平最终降至最低,证明了长期施肥对于土壤肥力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该地区农民地块存在过量施肥现象。   相似文献   
145.
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中的385个台站1965 ~ 2014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OPTICS等方法,对近50a我国日最高、最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我国整体升温,华南以及华中地区南部、西南地区北部升温较弱;东北,华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升温较强,且最低气温升高程度普遍高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全国范围内降水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华东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西南、华北地区降水减少;东北、华中地区降水变化区域性差异较大,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程度不大,以增加为主.近50 a来东北、华北地区在1985 ~ 1994年增温最快,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地区西南部在1995 ~2004年增温最快;而2005 ~ 2014年我国大部分台站呈现变冷趋势.降水方面,华东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西南、华北地区降水减少,降水明显变化主要发生在4~10月,对西南地区降水减少贡献最大的是6、8月;华北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7~8月;华东地区降水增加月份是1、3、7和8月,减少程度较大的月份是4、5和9月.  相似文献   
146.
选取巴彦淖尔市1971~2010年的降水序列资料,运用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对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巴彦淖尔市年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微弱增长趋势,各年代降水量平均值呈递增趋势,且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降水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夏、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从异常特征分析,降水量均表现为异常偏多,且异常年份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就年平均而言,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47.
广东菜心周年种植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和2004—2014年逐日的广州本地菜心价格资料,建立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BP)温度适宜度模型,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广东各地不同季节菜心生长的温度适宜度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1)广东省菜心在冬季、春季生长温度适宜度都比较高,而夏季、秋季较低,影响菜心周年种植的关键问题是夏季、秋季"热害";(2)根据菜心生长温度适宜度与菜心相对气象价格的回归分析结果,将广东各地按不同季节划为3个类型:生长最适宜区,温度适宜度在0.90以上;适宜区,适宜度在0.60~0.90之间;不适宜区,适宜度在0.60以下;(3)年际变化上看夏季、秋季菜心生长的温度适宜度下降趋势显著,春季下降趋势不显著,冬季上升趋势显著;(4)根据各站点菜心生长温度适宜度变化,将广东地区划为3种类型:强下降型,倾向率小于-0.010;下降型,倾向率在-0.010~0之间;上升型,倾向率在0~0.010之间。研究结果可以为广东菜心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调整菜心种植时空布局模式、实现菜心的周年均衡供应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8.
木糖还原酶氧化木糖生成木糖醇,处于木糖代谢的节点位置。酿酒酵母自身不具有木糖还原酶,不能利用木糖生产乙醇。因此,可以在酿酒酵母体内引入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完善木糖代谢流,提高酿酒酵母的木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根据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序列相似的特点,设计1对引物,以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组DNA和质粒PKT0150为模板,克隆得到了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长度为1110 bp,有3个碱基缺失,ORF位于11-982位,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缺失的3个碱基TTG位于ORF后10、11、12位。结果表明该片段为HDYXHT-20335木糖还原酶基因序列,为构建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9.
通过模拟不同实验环境,研究玉米脂肪酸值在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5℃~25℃,50 d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脂肪酸值上升比较缓慢;在30℃~35℃,20 d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脂肪酸值上升明显,玉米脂肪酸值的高低与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0.
长期监测水体可溶性有机碳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欧洲等长期监测表明,地表水体可溶性有机碳(DOC)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水体DOC增高将导致地表水有机酸增加、pH变化缓冲能力增加、水体颜色增加、水体可见光和紫外光穿透能力降低等,也会对淡水养殖业、饮用水质量、河口和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带来广泛的影响.大多数河流有机碳的浓度对水文过程响应非常敏感,流域的地质和岩石特征影响着河流水体的DOC含量.在空间分布上,DOC同温度呈反相关,但在时间变化和特定监测点位,水中DOC同温度呈正相关.酸沉降、CO2浓度增高和氮富集等变化也可能影响地表水体DOC的变化.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唯有三江湿地站从2004年开始监测地表水中DOC含量,其他关于水体DOC变化的长期监测和影响因子研究很少,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开展地表水、土壤水DOC长期监测与影响因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