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9篇
  免费   925篇
  国内免费   1234篇
林业   1242篇
农学   1275篇
基础科学   188篇
  971篇
综合类   12401篇
农作物   990篇
水产渔业   865篇
畜牧兽医   5961篇
园艺   2793篇
植物保护   2902篇
  2024年   267篇
  2023年   857篇
  2022年   1040篇
  2021年   954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1039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811篇
  2016年   986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1446篇
  2013年   1221篇
  2012年   1719篇
  2011年   1759篇
  2010年   1508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469篇
  2007年   1244篇
  2006年   1139篇
  2005年   1066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80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620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40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16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其发病适温20~25℃,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22.
张玉海 《油气储运》2009,(10):43-43
神农牌秸秆腐蚀剂是北京晓诗生化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特效菌和复合微生物菌酶技术,研制成的一种新型高科技生物活化催腐剂。  相似文献   
23.
一、季节选择应恰当 温度是蘑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双孢蘑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5~33℃,发菌超过35℃菌丝易死亡,出菇及菇体生长温度必须低于23℃超过24℃即使正在生长中的菇体也易腐烂死亡。根据这一特性,应结合当地自然气温合理安排栽培时间。使处理好的料,在播种后温度不得超过34℃,待出菇时外界温度则稳定在23℃以下。  相似文献   
24.
鹿角炭角菌等三种真菌多糖对HIV-RT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水抽提和酒精沉淀的方法提取鹿角炭角菌、香栓菌、茶树菇的多糖复合物 ,在反应浓度为 1mg/mL时 ,三种多糖对HIV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4± 1 2 ) %、 (90 6± 1 7) %和 (84 5± 2 1) %。  相似文献   
25.
饲用微生态制剂在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活菌制剂。笔者主要对牛饲用微生态制剂的使用菌种、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生姜脱菌脱毒快繁及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用作香料、药物和调味品,它主要通过地下根状茎繁殖,从而容易导致种性下降。随着脱菌脱毒快繁技术应用于生姜的生产,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生姜的良种选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脱菌脱毒技术和生产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本文就此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27.
28.
29.
 采用数值分类法研究了来自21种寄主植物96个病原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包括5株非荧光菌)的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荧光菌菌株可分成两大组,第一组(组I)生长较慢,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营养谱窄,多数菌株不利用D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L-羟脯氨酸,L-异亮氨酸,L-色氨酸,L-瓜氨酸,DL-nor-缬氨酸,L-胱氨酸,单宁酸和鼠李糖作为唯一碳源,不能利用天冬氨酸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第二组(组Ⅱ)的菌株可利用这些化合物。组I的菌株可分为10个亚组(I1-I10),亚组与致病变种或命名种基本对应,与寄主来源密切相关;亚组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利用底物的能力不同。组Ⅱ均具有精氨酸双水解酶,营养谱广泛。  相似文献   
30.
薄粘束梗菌leptographium procerum引起松树根部病害,并已在许多森林中发现,包括种子园、苗圃和风景区,造成很大的损失。该菌由象虫和树皮小蠹从被侵染的树上传播到健康树的根茎和根部。在根茎和干基部的木质部组织中有树脂块时,被害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