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7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1436篇
林业   2880篇
农学   886篇
基础科学   560篇
  4011篇
综合类   8512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326篇
畜牧兽医   2139篇
园艺   992篇
植物保护   70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628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616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626篇
  2016年   712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1067篇
  2012年   1329篇
  2011年   1230篇
  2010年   1194篇
  2009年   1196篇
  2008年   1297篇
  2007年   1022篇
  2006年   820篇
  2005年   735篇
  2004年   949篇
  2003年   915篇
  2002年   461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用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8×8双列杂交,研究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56个F1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19.5%的高亲优势, F1小区产量超过高亲值的组合占87.5%,其余7个性状的F1值位于中亲值与高亲值之间。 在不同生态类型所构成的总体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产量4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同等重要;抽穗期、穗长、单株有效穗3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千粒重性状非加性遗传方差更为重要。小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的亲本是秀水04和3726;特殊配合力效应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越光/秀水04。  相似文献   
952.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4,12(Z1):014-016
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3.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会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4.
水稻的栽培方式属于稻田管理,稻田管理与病虫害有直接关联。传统的栽培方式有水田育苗手动插秧的方式,后来延伸出抛插、机插、直播的方式。方式的多样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不同方式对稻苗病虫害影响是不同的。了解这些内容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55.
应用室内变温饲养的方法研究芒果切叶象甲的生存率与不同土壤类型及其不同的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壤土中含水量为25%时,其羽化率为80%,粘土含水量25%时,羽化率为20%,砂土含水量为20%时,羽化率为24%。含水量25%的壤土最适合该虫的生存,壤土的羽化率最高,粘土次之,砂土最少。  相似文献   
956.
以1997、2005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状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变化幅度上看,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和其他土地增幅较大,园地保持相对稳定;从动态变化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各用地类型在2005—2014阶段年均变化激烈于1997—2005阶段;从状态趋势上看,整个研究阶段内蒙古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为0.35,表现为小幅扩张的变化趋势。未来内蒙古土地利用格局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7.
958.
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为了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水平和追氮时期的响应,以两个强筋品种济南17和PH82-2-2以及两个筋力弱的品种PH97-4和PH97-5为材料进行了品种、施氮量、施氮时期三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收获量。起身期追肥比抽稳期追肥产量和氮收获量显著提高;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对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反应不尽一致,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的两个品种济南17和PH97-4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PH82-2-2和PH97-5在高施氮量下抽穗期追肥蛋白质含量比起身期追肥提高0.6个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的湿面筋含量、籽粒容重和硬度在不同施氮量下差异不显著。沉淀值、降落值对施氮处理不敏感;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追肥吸水率提高0.7个百分点,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降低1.39min和0.61min;不同品种的粉质特性差异显著。运筹氮肥能改善小麦加工品质,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9.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生长、死亡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的种群结构参数(体长、体重和年龄)进行测定,估算种群的生长和死亡参数,并研究种群的生活史类型。结果显示:东北雅罗鱼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Wt=0.0281L2t.8152,其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渐近体长L∞=28.9763 cm,渐近体重W∞=366.95 g,生长系数k=0.2586,t0=-0.3237;自然死亡系数M为0.322,总死亡系数Z为0.9386,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66;生活类型为r-选择。结果表明:作为渔业管理对策,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起捕年龄应定为3龄以上。  相似文献   
960.
底质是沉水植物扎根生长并稳定繁衍的基本条件,不同类型底质物化特性存在差异。为了探究沉水植物大规模引植过程中产生形态学顶端颠倒现象对其恢复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水族缸模拟实验和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区原位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类型底质(湖泥、湖泥+沙子、沙子、黄土)和正反向扦插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底质类型对黑藻生物量积累、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影响显著(P<0.05),湖泥中黑藻生长最佳,其增加生物量(6.27 g)、分蘖数(19.8枝)在4种底质中最大;其次为黄土(5.14 g和18.8枝),其能促进植株和根系伸长;叶绿素、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测定结果进一步印证以上结果。各种底质中,反向扦插处理的黑藻分蘖数和根数较正向扦插均有显著减少,尤其是黄土底质中,反向比正向扦插分别减少10.2枝和22.8根,生物量降低2.961 g,但不影响最终形态学上端的形成。西湖茅家埠原位实验表明,在含水率和营养较低的底质中,盆栽黑藻长势相对优于含水率和营养较高底质中的黑藻,且同一底质盆栽于原位时比异位时更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建议恢复沉水植被时可以适当改良底质,尤其是物理特性,种植时需区分植物形态学的上下端。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底质的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