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72篇
  52篇
综合类   388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地温日变化规律及其谐波模拟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作物区地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其模拟模型,采用HOBO传感器测定晴天和阴天两种天气状况下辽沈Ⅰ型日光温室内无作物区和种植番茄区不同深度地温日变化,并采用谐波法构建模拟模型,同时进行了拟合性验证。结果表明,晴天日光温室内地温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其中,在无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北部地温最低;而在有作物条件下,日光温室北部地温最高,中部次之,南部地温最低;而且无作物区南部和中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均高于作物区,而无作物区北部的最高地温、最低地温和平均温度则低于作物区。阴天日光温室地温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晴天。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日变幅逐渐减小。日光温室内表层地温的这些日变化均可拟合为正弦函数,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均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和π/36的2个谐波的正弦函数,阴天无作物区和作物区的表层地温可拟合为周期为π/72、π/36、π/24和5π/72的4个谐波的正弦函数,其模拟方程经实测值证实具有极显著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12.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冬春茬番茄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生产环境、番茄生长量、早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使温室二氧化碳浓度提高70×10-6~1000×10-6,提高地温1.5~2.5℃,促进番茄植株及根系生长,提高产量15.5%~19%,净增效益732~744元/667m2。  相似文献   
113.
果树枝梢抽干,是指树体越冬后部分枝条干缩、枯死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并非是严寒时节的绝对低温所致,而是出现在冬末初春的2月底至3月中旬之间,这时地温乍暖,地下尚未解冻,最易造成枝梢抽干,这是属于一种冷旱伤害。因为这时  相似文献   
114.
北疆地区紫花苜蓿最佳播种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是世界栽培最广,种植面积最多的牧草。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但因种子细小,栽培当中要求技术条件很高,在生产当中常因违背农时、地墒不足、播种太深等原因,影响出苗,或播种失败。为解决以上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对紫花苜蓿的最佳播种时间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夏季播种后连灌3水,可出苗;冬播比春播增产26.9%,冬季寄籽播种为最佳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石河子基本气象站2005年自动站与人工站地温对比分析,以了解自动站与人工站地温观测值的差异情况及差值产生的可能原因,为历史资料连续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年平均差值在允许范围内,资料序列连续性较好。冬季因积雪影响,地面温度月平均差值幅度较大;深层地温差值变化幅度小,浅层地温较深层差值幅度大,但均小于0.5℃;浅层地温的日变化线型基本相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差值幅度变小,均为14时有1个峰值。  相似文献   
116.
为了给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年降雨量400 mm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研究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的土壤水分、地温效应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普通地膜覆盖、渗水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耕层含水量、温度,收获后记产。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的渗水作用使其比普通地膜能接纳更多的雨水(在抽穗期,渗水地膜下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8.1%、10.3%、12.7%,而普通地膜为8.1%、9.3%、12.6%,在成熟期,渗水地膜覆盖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7.4%、9.6%、10.7%,而普通地膜为5.8%、6.3%、9.1%,均是T1T2);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渗水地膜在温度较低时提高地温的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谷子成熟期,当温度低于15℃时,T1T2),在温度较高时渗水地膜的微气孔张开,具有调温作用,使得在气温较高时渗水地膜覆盖下的地温明显低于普通地膜覆盖下的地温(在出苗期的12∶00和18∶00普通地膜下温度超过30℃时,T2、T1之间的差值明显增大);渗水地膜覆盖处理较普通地膜相比,具有改善谷子农艺性状的作用,且使谷子增产6.75%。  相似文献   
117.
张捷凤 《河南农业》2016,(20):46-48
我国对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研究较多,而对地温变化情况研究过少,对地温变化情况的研究地区主要集中于干旱地区.基于此,根据1960-2014年内蒙古阿巴嘎旗5~80 cm各层12个月日平均地表温度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距平和标准差、累积距平的统计方法,对阿巴嘎旗近55 a地温变化情况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地温的增加与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关,阿巴嘎旗地区的年和月平均地温呈逐渐升高态势.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地温的减小幅度降低,地温在春夏两季逐渐减少,而在秋冬两季逐渐增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阿巴嘎旗地区的地温响应速度低于气温.近55 a来,阿巴嘎旗年平均最低地温出现于1970年,年平均最高地温出现于2007年,差值为5.8℃.年均地温的气候突变出现在1970年和2000年,地温的季节变化无突变现象,各层地温的异常年与年平均地温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8.
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地温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干旱区农田灌溉后土壤水分、地温实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其土壤水分、地温各自的变化规律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层含水量之间具有高相关性,基本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与土壤水分灌溉时由上而下的逐渐下渗,以及蒸发时由下而上的逐层上升有密切的关系.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性大,除地面温度外,其余各层地温间的相关水平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相邻土层地温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及地温剖面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并具有动态性.土壤水分含量大时,两者的垂直变异系数小,反之变异系数大.0~20 cm、地面(0 cm)分别为剖面含水量及地温变异强度的最大层,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水分及温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明显.地面温度是预测表层、底层土壤水分的良好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的土壤水分与地温间的函数关系可为推测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一、保证定植质量确定定植期应由当地气候条件和大棚性能来决定。当大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1℃以上时方可定植。如果大棚保护设施多,如棚围有草苫覆盖,棚内还有多层覆盖物或备有火炉等取暖设备,可适当提早定植。切忌盲目地抢早定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0.
黄瓜霜霉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防治措施。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露地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也可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2)实行合理轮作。应与十字花科、豆类、茄果类进行合理轮作2~3年,忌与瓜类蔬菜轮作。3)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应及时摘掉病叶并迅速在其周围进行化学保护。目前可用70%磷锰锌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