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95篇
  638篇
综合类   67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对基坑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合肥地铁一号线明光路站,施工过程中,由于车站3号出入口为出土口,原计划的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无法实现,更改为钢支撑,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NX,建立二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地表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道支撑采用钢支撑代替钢筋混凝土支撑对围护结构的侧移值影响不大,钢筋混凝土支撑控制地表沉降的效果要比钢支撑好,对今后类似工程变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现将大豆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大豆猝倒病1.症状靠近地表的幼茎上初现水渍状病斑,后幼茎变细腐软,呈黑褐色,导致幼苗迅速折倒死亡,严重时可引起根部发生腐烂,使病株矮化。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14.
射干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原产日本、朝鲜等国,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射干地下根茎匍匐分枝,须根密集发达,能吸收地表40厘米~60厘米范围内的养分.其叶扁平互嵌式密集排列,叶面的黏性分泌物可以克服太阳热辐射,防止高热干旱所致的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5.
刘根新 《农家致富》2014,(15):28-29
一、土壤准备深翻土壤30厘米,暴晒1周以上;冬季揭棚翻耕后,利用雨雪低温冰冻,减少病虫害基数,改善土壤结构。盛夏季节在地表撒施碎稻草或麦秸(每平方米撒1公斤)与石灰氮(每平方米施0.1公斤),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旋耕犁旋2遍),起垄宽60厘米、高40厘米,并盖上地膜,沟内灌水,密闭大棚。白天地表温度可达70℃,20厘米深土层温度在40~50℃,持续20~30天,即可起到土壤消毒和降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覆盖草坪播种或栽植后,要立即采用合适材料进行覆盖。播种后,一般多采用草帘、秸秆等材料进行覆盖,以保持土壤墒情,促进种子萌发。当种子萌发后,要选择阴天或下午17时后及时揭去覆盖物,以免损伤幼苗。栽植的草坪可以采用遮阴网进行覆盖,以降低太阳辐射,防止草坪过分脱水,影响成活。2灌溉、施肥新建草坪要及时灌溉。有性繁殖的草坪从播种到出苗,要保持土壤湿润,灌水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天早晚各一次,要避免地表积水。随着草坪的生长逐步减少浇水次数,逐步增加每次的浇水量。无性繁殖的草  相似文献   
17.
Scientific interest in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abou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is ever increasing, as such information provides a base for a larg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LST retrieval has become a hot topic. Recent availability of Landsat-8 satel- lite imagery provides a new data source for LST retrieval. Hence, exploring an adaptive method with reliable ac- curacy seems to be essential. In this study, basing on features of Landsat-8 TIRS thermal infrared channels, we re-calculated parameters in the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empirical models of the existing split-window algorithm, and estimated the ground emissivity with the help of 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Further- more, a split-window algorithm was rebuilt by virtual of the estimation model of the updated atmospheric transmit- tance and the ground emissivity, and then a remote sensing retrieval for the LST of Shihezi c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modified algorithm. Finally, precision validation of the new model was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MODIS LST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ST retrieval from Landsat-8 TIRS data based on our algorithm has a higher credibility, and the retrieved LST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MODIS LST product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odified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retrieving LST with competitive accuracy. With higher resolutions, Landsat-8 TIRS data may provide more accurate observation for LST retrieval.  相似文献   
18.
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云南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特殊的地形特征,极易引发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生产。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来减少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通过4年定位试验对顺坡(2组处理)、横坡(2组处理)2种耕作方向的复合农艺措施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坡地红壤的径流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且产流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5.62%~75.82%。产流雨量与年降雨量呈现一致趋势。径流量和产流雨量呈线性关系(R_(NVF)~2=0.597 7,R_(OVF)~2=0.415 1,R_(OHF)~2=0.378 2,R_(OHFR)~2=0.335 5),其相关性大小顺序为顺坡处理横坡处理,不施肥处理施肥处理,覆膜处理揭膜处理(P0.01)。大雨(25~49.9 mm)和暴雨(≥50 mm)造成了年度大部分径流和养分的流失。横坡垄作组处理产生地表径流(177.13±28.87)~(182.28±33.75) mm,径流中总氮流失量(7.66±2.51)~(7.85±1.92) kg/hm~2,总磷流失量为(0.91±0.26)~(1.09±0.27) kg/hm~2,与顺坡垄作OVF(常规处理)相比径流和养分极显著减少了49.57%~52.13%,33.16%~53.88%(P0.01)。不同耕作措施下,复合耕作模式(优化施肥+横坡垄作+旺长期揭膜)拦截径流和养分流失的效果最好。RDA分析结果发现,与降雨量相比较,径流量是影响氮磷养分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径流量与氮养分(NH_4~+-N除外)流失量的相关性高于与磷的相关性,表明氮比磷更容易随径流流失。顺坡处理NVF和OVF与环境因子径流量和氮磷养分流失量TN、TDN、NO_3~--N、NH_4~+-N、TP、TDP呈正相关,横坡处理OHF和OHFR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种植的复垦植物(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为试材,采用野外原位监测方法,研究覆盖紫花苜蓿和未覆盖处理(对照,CK)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紫花苜蓿处理的野樱桃、文冠果、欧李和山杏苗木地上部干质量比未覆盖处理显著增加31.7%~54.6%,根干质量增加25.6%~41.0%;同样地,植物成活率和叶色值分别增加到85%和32.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覆盖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对照分别达到12.5%~17.9%、14.0%~17.8%、14.0%~23.2%、13.6%~28.4%,差异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36.4%~41.6%、21.8%~51.2%、33.6%~44.7%、20.5%~39.9%。因此,覆盖紫花苜蓿有利于改善神东采煤沉陷区复垦植物生长、提高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水平,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黄土沟壑区的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以地面数字高程模型和开采沉陷预计结果为基础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对煤矿开采沉陷区的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开采沉陷前、后地形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地面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等各种地形因子均受开采沉陷影响而发生改变,开采沉陷和地形因子之间存在明确的量化关系,而平均高程、起伏度、曲率、沟壑密度等因子与地面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煤矿开采沉陷区的地形地貌演变规律,为保护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