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6篇
综合类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退耕还林还草已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背景下,了解生态系统服务(ES)之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模式对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黄土高原为例,采用InVEST、CASA和RUSLE模型量化了2000年、2018年该地区产水量、NPP和土壤保持量3种关键ES的时空格局,进而结合相关系数法揭示了3种服务在栅格和县域尺度上协同-权衡关系的时空变化,并采用热点法识别了ES的热点。结果表明:2000-2018年,研究区的平均产水量和NPP增加、土壤保持量降低;在空间分布上,3种服务在栅格尺度上空间异质性比县域上更明显。3种服务在2000年均为协同关系,然而到2018年,产水量与NPP、土壤保持量之间逆转为权衡作用,NPP与土壤保持量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所减弱;随着尺度的改变,3种服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或方向都发生了变化。热点大致呈现出由南向北热点减少的空间变化特征;0类和1类热点的县域数量减少,而2类和3类热点的县域数量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ES之间相互作用取决于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理解,并为差别化的生态管理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研究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对长期放牧干扰的响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为例,研究优势植物赖草(Leymus secalinus)功能性状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显著降低了赖草株高等形态结构性状以及茎叶比等生产力性状(P<0.05),中度放牧与不放牧的差异最小;整株干重(地上部分)的变异系数(52.92%)和可塑性指数(93.17%)最大;生产力性状、光合生理性状和化学计量3类性状内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氮磷比等性状是赖草响应放牧干扰的主要功能性状。本研究表明,中度放牧下,赖草具有补偿性生长的能力,矮化型变特征和非对称性响应机制是赖草在放牧干扰下的主要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123.
为探究海口市“三生功能”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区优化路径,采用归类赋值、局部自相关分析、权衡优化理论的方法对2009—2018年“三生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及功能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三生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呈北聚南优的空间格局;“三生功能”间的主导关系为权衡型关系,生产功能、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间的协同性较差;基于空间适应性的分区优化思路,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城市发展核心区、城乡优化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农业生产区和农村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