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3953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3篇
综合类   197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96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0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73-175
对22年的杉木壳菜果混交林中壳菜果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分别对处理A(间伐,保持杉木壳菜果混交状态)、处理B(间伐,仅保留壳菜果)、处理C(不间伐)3种不同处理林分生长进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院壳菜果生长规律总体表现为早期速生,受经营密度制<明显。不同处理林分壳菜果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存在差异。处理A能够保持或延续连年生长量在较高水平,至树龄22年时单木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还没有相交,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可以作为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经营模式。在引种过程中应该加强幼林抚育,控制经营密度,保持混交状态。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比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探讨林下植被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对8块样地进行林下植被保留(UP)和林下植被去除(UR)2种处理,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5种水解酶活性,计算土壤养分-酶化学计量比,并进一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林下植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腐殖质层、0~5 cm、5~10 cm土层的含水量(SW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养分含量,也抑制了0~5、5~10 cm土层的半纤维素酶(CB)和亮氨酸基肽酶(LAP)活性,林下植被去除与保留均对酸性磷酸酶(AP)活性影响不显著。5种土壤水解酶活性以及化学计量比与SWC、SOC、TN、TP、有效氮和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土壤的C、N、P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n(BG+CB)/ln(NAG+LAP)、ln(BG+CB)/ln(AP)和ln (NAG+LAP)/ln(AP)分别与土壤C/N、C/P和N/P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林下植被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全量养分、有效养分含量和酶活性(CB、LAP),且土壤水分、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些指标可能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3.
以通过审定的广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为扦插材料,探讨不同的生根处理方法和扦插月份对扦插生根效果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处理的穗条,其生根率、成活率、根系数量及整齐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ABT1和IBA处理的穗条根系萌发最快,根系萌发时间均为22 d,比对照提前13 d;ABT1处理的穗条生根率(97.8%)和平均根系数(4.2)最高,整齐度最好,其次为IBA;ABT1、IBA和NAA处理的穗条成活率分别为97.8%、97.2%和93.1%,对照成活率为81.5%;杉木扦插苗培育的最佳扦插时间为3~5月。  相似文献   
94.
李少青 《现代园艺》2014,(18):10-11
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具有生长周期短、竹材、竹笋产量高的特点,但是,当前我国毛竹存在经营水平低的现象,由于杉木是南方较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将毛竹与杉木进行混交造林,其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也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因此,本文进行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5.
在福州市的闽侯白沙、南屿林场、连江陀市、长龙林场布设调查伐区,共收集杉木采伐样木675株,进行现场造材。采用与实际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尺相一致的计算方法编制出材率表,该表在局部区域内精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6.
林分起源对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和马尾松604株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和212株样木的地下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包含林分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林分起源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起源的立木地上生物量模型没有明显差异,而地下生物量模型则存在显著差异,相同直径和树高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人工林木;杉木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大近30%,而马尾松天然林木的地下生物量比人工林木要大约45%。  相似文献   
97.
《山东农机》2014,(1):74-74
近日,中国林科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主持完成的“北方沙地杨树速生丰产林自动化滴灌栽培技术”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委员会对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8.
99.
为培育出优质的杉木苗、提高杉木苗质量,采用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容器规格对杉木苗生长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格为14 cm×19 cm的容器内杉木容器苗苗高、地径、叶干质量、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总生物量均最大,分别为38.87 cm、6.01 mm、3.36 g、2.35 g、1.57 g和7.37 g,明显高于其他规格容器培育的容器苗。因此,要培育出优质的杉木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规格大的容器。  相似文献   
100.
利用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研究中心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别利用目标线性规划与传统森林轮伐公式计算热林中心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用材林年采伐量,比较分析同一个经理期(2009—2019年)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结果表明:轮伐公式计算的采伐量一般偏大,且目标规划单位面积年经济收益是轮伐公式获得经济效益的10 20倍。利用目标规划法在同时实现材积收获量最大、出材量最大、净现值收益最大的目标前提下,对森林结构进行调整,使资源分布满足可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尽可能达到法正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