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洋楹幼林冻害和补救措施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0,2001年营造的南洋楹幼林随冬季气温变化的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冻害发生后对受害植株采取了不同的补救措施。结果表明,南洋楹幼树的耐寒性较差,其抗寒性随林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强,1年生幼树在气温为5℃左右时,就有可能遭受冻害,当有霜冻或0℃以下的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幼树可能会全株冻死;2年生幼树的抗寒性较强,在气温降到-3℃左右时,植株受害程度仍较轻。在冻害发生后,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如截干、培土、抚育、施肥等,可促使受害植株提早萌芽生长,恢复成林,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102.
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不同年龄阶段(8年生、14年生、23年生、38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马尾松幼龄林(8年生)、中龄林(14年生)、近熟林(23年生)、成熟林(38年生)生物量分别为32.0、108.0、186.6、197.4 t@hm-2,相应地其碳贮量分别为15.896、53.788、94.357、98.708 t@hm-2;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和碳贮量大小顺序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土壤-植物系统的碳贮量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马尾松幼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等不同年龄阶段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59、17.63、19.55和9.57t@hm-2a-1,年碳固定量分别为4.404、9.072、9.997和4.912t@hm-2a-1;适度间伐后,林分的生物量和碳贮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3.
以徐州市为例,根据国内杨树人工林营造的研究成果,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典型调查,就杨树人工林中存在的品种或无性系选择、地力衰退、施肥及林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不同林龄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碳储量以及有机碳与氮、磷、钾及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各层含碳率、碳储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8、12、18、22、30年生林分的碳储量分别为151.62、177.64、201.19、216.19、331.60 t/hm2;同一林龄,不同土壤层含碳率与碳贮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0~20 cm> 20~ 40 cm>40~60cm;有机碳与氮、磷、钾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的pH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种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42.23、57.11、65.00t/hm2;各林龄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均是未分解层小于半分解层,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是其风干重的280%~374%,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是其风干重的408%~466%;3种林龄按林下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幼龄林>中龄林,按半分解层持水量大小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各林龄各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之间的最佳拟合关系式为W=alnt+b;各林龄各层次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为S=ktn,在0—1h内吸水速率急剧下降,1h以后下降平缓,吸水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不同坡向对油松人工林建群种种群结构及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化发育的生境选择及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黄龙山生长于阴坡、阳坡的油松人工林,于造林后10,30(间伐1次)和45年(间伐2次)对其建群种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特征进行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10年生油松人工林种群在阴坡、阳坡样地上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和群落特征没有明显差异;经过1次间伐的30年生油松人工林,阴坡林木的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速效P、硝态N、铵态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经过2次间伐的45年生油松人工林,其在阴坡、阳坡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但阴坡有少量较大胸径的林木,且林木平均高度、油松幼苗更新数量、土壤养分、灌木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阳坡。【结论】从持续发育角度看,黄龙山林区阴坡和阳坡均适合油松人工林培育,阴坡优于阳坡。及时抚育可以促进油松人工林的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07.
对红松人工林林冠结构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25年生以前,单位面积的叶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25~45年生叶生物量保持较高水平,45年生以后开始下降。平均单株叶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明显,单位面积叶生物量与地位指数呈正相关。枝生物量在25年生以前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呈稳定趋势,新生枝和枯死枝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8.
非灌溉条件下不同年龄梭梭蒸腾耗水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的实际观测,研究2龄、3龄和4龄植物群落区的土壤水分差异及其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 种群年龄增加,土壤水分显著降低,裸地、2龄、3龄、4龄种群0~200 cm土层年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74.40,66.08,52.71 mm和49.23 mm;(2) 生长初期,不同年龄间梭梭蒸腾速率差异不明显,盛夏,3龄梭梭蒸腾速率最大,生长后期,梭梭蒸腾速率随群落年龄增加而减小;(3) 种群年龄增加,梭梭长势停滞,水分消耗减少,2龄、3龄和4龄梭梭平均株高分别为71,132,75 cm,平均冠幅分别为54 cm×57 cm,80 cm×123 cm,58 cm×63 cm,年均蒸腾耗水分别为33 603.0,98 827.1,32 231.5 g.选择合理的密度配置方式,对维持人工植物群落与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刚果12号W5桉枝、叶凋落物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年收集2~6林龄桉树(刚果12号W5无性系)枝、叶凋落物量和测定树冠冠幅,研究了枝、叶凋落物产生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和较低的降雨量以及树冠竞争促使枝、叶凋落物产生,叶凋落物占主要部分;2月和10月以及桉树2林龄和5林龄是枝、叶凋落物产生的月高峰期和林龄高峰期;树冠的竞争促进了枝叶凋落物的产生,树冠扩展时凋落物量最小.认为掌握凋落物月高峰期和林龄高峰期对确定桉树人工林采伐时期和季节以及维护林地养分平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林龄杉木毛竹混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杉竹同时造林、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套种毛竹和裸地种竹5种林分生长状况表明:各林分成活率以杉木中龄林套种毛竹的为最高,杉森与毛竹同时造林以及裸地种竹的为最低,有随移栽母竹时林地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长竹率最高的是幼龄林种竹,为60.5%,最低的为中龄林种竹,只有4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