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7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理论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是对一定时期森林所提供的生态效益大小的计量。文章论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计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了使评价结果更真实客观,从而能为社会承认和接受,提出应从森林生态效益划分标准问题、综合效益定量问题、林龄动态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袁爱兰 《花卉》2015,(9X):77-79
森林中植物的凋落物分解可以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平衡,这包括了有机养分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碳平衡的形成等等。土壤养分状况完全取决于它的质量、数量以及分解的速率。在我国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捷文村水库库区,就有这样一种可以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的植物,它就是马尾松。据科学试验表明,捷文水库不同林龄的马尾松凋落物基质质量与土壤养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差异,比如近熟成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叶木质素/N就比中龄林与成熟林的叶木质素/N高33.5%左右。本文就将以捷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中马尾松林的凋落物作为核心素材,探讨了它的分解、基质质量,并结合试验分析了不同林龄条件下马尾松凋落物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23.
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1a、2a、3a、5a、7a)尾巨桉林地0~60cm土壤和枯落物的碳含量及碳储量,测算了不同林龄桉树林地叶面积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不同林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相同土层之间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不显著;枯落物碳储量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5 a (4.83 t·hm-2)>7 a (3.89 t·hm-2)>3 a (2.66 t·hm-2)>2 a (2.43 t·hm-2)>1 a (1.56 t·hm-2);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枯落物层生物量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黔中龙里县林场的马尾松林为对象,测定3个林龄马尾松林(25、37、52 a)群落中马尾松与优势灌木的12个根功能性状,分析随林龄变化根性状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马尾松林龄增长,马尾松细根性状指标存在显著性变化;其中马尾松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林龄增长表现为52 a>25 a>37 a的马尾松林;马尾松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随着林龄增长则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优势灌木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灌木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马尾松林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马尾松的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这表明马尾松细根随林龄变化对资源获取利用的策略发生着改变;马尾松倾向于以更长的细根长度而不是更大的根表面积获取资源,相较于高林龄林分,低林龄林分马尾松林的马尾松根系有更高的比根长,表现出低投资高收益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25.
【目的】预测研究2060年前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碳库及碳汇潜力,以期为制定减排增汇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我国获取必要的CO2排放空间和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资料,利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方法,将全国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建立8~9组主要优势树种(组)的样地公顷蓄积量与林龄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规划推算各时期的森林面积,预测2060年前我国的森林(不包括经济林和竹林)蓄积量、生物量碳库和碳汇潜力。【结果】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将达到204.73亿m3,比2005年增加74.73亿m3; 2060年将达到286.45亿m3。从各区域动态变化来看,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是我国未来森林蓄积增长量最快的地方,也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潜力最大的地区,分别占2060年全国森林蓄积量的37.68%和21.37%。到2060年,现有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2.12 Pg C(Pg=1×1015g),新造林将再增加碳储量0.92 Pg C,森林生物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分析土壤质量和有机碳稳定性随林龄的变化特征,为合理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进程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选取山西太岳山区域4种林龄(20年、40年、80年和110年生)的油松林,分析其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黏粒含量、根系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理化指标,以有机碳与黏粒含量的比例表征土壤的物理质量,以惰性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比值表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  结果  土壤的水分含量、土壤酶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都随着林龄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土壤质量和有机碳稳定性都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在0 ~ 10 cm土层,以40年生林地的土壤质量最低,为0.12,110年生林地的最高,为0.40,有机碳稳定也是在40年生林地最低,为2.69,110年生林地最高,为6.72,土壤质量与有机碳稳定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络合态铁、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土壤水分、根系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则对土壤质量的改善发挥的作用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27.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28.
白桦次生林4个林龄0~30cm土层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地区白桦次生林4个林龄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量、土壤贮水性能、土壤特性等进行研究.试验表明:4个林龄凋落物的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是70 a为最低,40 a为最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各林龄间变化呈波动性,30 a白桦次生林0~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小,不利于水分下渗,40 a白桦次生林0~ 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大,有利于降水的下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排序为40 a(3 276.820 t·hm-2)<30 a(3 434.626 t·hm-2)<50 a(3 525.015 t·hm-2)<70 a(3 629.445 t·hm-2).  相似文献   
29.
对沈阳新民地区的速生杨品种及发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新民地区应用较多的速生杨品种有8个,分别是欧美107、荷兰64、辽宁杨、W13、辽育1号、意大利214、意大利45、盖杨;通过对发病情况与品种、林龄、密度等因素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8个品种中,欧美107杨和荷兰64杨抗病性较强,辽宁杨和W13杨抗病性较差;幼龄林、密度大的林分发病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0.
对不同起源林分就9、17、27三个林龄组按检尺的胸径材积分组的株数结构进行了威布尔Weibull分布拟合,藉以探讨其林木结构的规律性,以便为林分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