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0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运用RAPD技术分析检测枣疯病植原体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疯病是中国枣区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从表现症状的和未表现症状的3个枣品种(酸枣、辣椒枣和郎枣)的叶脉中提取核酸DNA。用13个引物(12个10 bp碱基和1个11 bp碱基)进行RAPD分析。只有引物AM-14从所收集的表现症状枣品种中扩增出400 bp的特异条带,而其他12个引物未有基因多样性;引物AL-07可以区分郎枣和其他2个品种,所有的样品重复2次,结果一致,与使用植原体特异性引物的常规PCR相比,对于检测不同枣品种枣疯病的枣植原体,RAPD技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从野生酸枣枣疯病树丛中采集无病状植株的种子或枝条,通过播种或扦插方式获种苗5 434株。用贴病皮嫁接法接种病毒,历时6年初步筛选获得抗疯植株40株;以此作为砧木,距地表40 cm处嫁接感病品种“长红枣”,待粗度生长适宜时,分别在长红枣部位和砧木部位嫁接病皮传毒,历经18年观察研判,最终确定4个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的砧木株系,即90801、90803、90806、908011号。将感病品种“长红枣”分别嫁接在4个砧木上,用贴病皮嫁接法在品种部位接种传毒,抗病效果明显,并将90801、90803号砧木枝条桥接病树主干,枣疯病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因此认为:用对枣疯病高抗或免疫的种质作为砧木,可有效防止枣疯病蔓延为害;桥接病树主干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3.
彬县以晋枣为主的枣园面积急剧萎缩,农民经营枣园的积极性降低。枣疯病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查清枣疯病的发病现状和发病原因,以便科学防治,彬县林业工作站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随机抽样和访谈农民的方法,对彬县枣树分布较多的9个村的枣疯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彬县大田枣的枣疯病平均发病率达10%,最差的枣园达到了21%。造成枣疯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好,特别是土肥水管理不好,同时还与品种抗病性、环境因素有关。对此提出了枣疯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枣疯病和枣锈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分析了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总结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供果农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枣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枣疯病病原及其检测技术、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生理生化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并提出了枣疯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6.
圆铃枣是山东省巨野县枣树的主栽品种.在枣树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不同种类病害,有些病害能降低枣果品质,有些病害能使枣树减产、绝收甚至整株死亡,制约我县圆铃枣优质高产栽培的病害主要有枣缩果病、枣锈病和枣疯病: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试验,总结了圆铃枣的三大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供枣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序列通用引物R16F2n/R16R2对北京昌平区西峰山村小枣患病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约1.2 kb的特异性DNA片段。对克隆扩增获得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北京昌平地区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长1 248 bp,与韩国枣疯病植原体同源性最高,为99.51%。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克隆到的植原体归属于榆树黄化组16SrV-C亚组。  相似文献   
108.
刘英胜 《果农之友》2014,(11):37-37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近年来在衡水市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病原植原体,旧称类菌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质粒。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单位的膜所包围。  相似文献   
109.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23期《骏枣不同株系间的枣疯病抗性多样性》(作者肖京等)报道,为揭示骏枣品种内枣疯病抗性多样性,筛选高抗枣疯病的骏枣株系,作者以骏枣的16个株系为试材,通过田间调查和PCR检测,  相似文献   
110.
侯晓杰 《现代园艺》2014,(1):18-18,17
<正>枣(Zizyphus jujuba)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特色经济树种之一,在枣产区,枣业收入占其农业总收入的30%~50%以上。我国枣树的栽培历史之久,地域之广,数量之多居世界之首。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枣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1]。最早的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省、山西省,遍及河南省、河北省、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