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012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429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荧光增白剂对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君慧  杨红  彭建新  洪华珠 《中国生物防治》2002,18(3):144-144,F003
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毒力较低、杀虫速度缓慢、在太阳光下易受紫外线影响而活力迅速下降、宿主域狭窄等缺点,在大规模应用中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提高杆状病毒的毒力,人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研究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在同源寄主细胞系NEAU-Mb-931104(简称Mb-931104)中的复制,MbNPV侵染细胞后的病理变化。Mb-931104对MbNPV有一定的敏感性,细胞表现明显的病变,细胞感染率达到36.5%,感染细胞内产生的多角体数为38.9。用离体培养产生的病毒多角体感染甘蓝夜蛾幼虫,其死亡率达到了84.2%。  相似文献   
23.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是棉铃虫专一性病原物,隶属于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对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测定了HaSNPV G4株和C1株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并与其它病毒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研究了HaSNPV部分基因的结构、转录、表达及其功能.构建了HaSNPV 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为HaSNPV大面积防治棉铃虫展示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重组病毒杀虫剂将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火柴头染色体核型及核糖体基因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柴头是一年生单子叶恶性杂草,具有地上和地下茎同时开花结实的特殊习性。研究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种子产生的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中期染色体平均长10μ,体细胞染色体核型由两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5和9)、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3,8,11)和5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2,4,6,7,10),属对称型。核型公式为2n=22=4m 5sm 2st。核糖体基因(45S)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杂交信号在两对染色体上的程度不同,表明了该基因的拷贝数在位点间有差别,并明确证实地下种子是正常自花受精的结果。本文对利用核糖体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通过原位杂交进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和染色体的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从动物耳皮肤组织采样 ,采用将组织块剪碎后直接贴附于培养瓶底部的方法进行原代培养 ,该方法使原代细胞出现率及可传代率均达到 10 0 %。根据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贴壁紧实程度的不同 ,用 0 .0 5 %的胰蛋白酶-EDTA对其进行消化 ,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脂质体介导 ,以BLG -hINS(含乳球蛋白调控基因的人胰岛素原基因 )基因作为目的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 ,经G - 4 18筛选后 ,得到转染细胞。对转染的细胞分别用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和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克隆细胞。选形态正常、生长均匀的 5个细胞克隆进行PCR检测 ,结果 5个克隆均转有GFP基因 ,其中两个转有BLG -hINS基因。高代培养细胞、转染细胞和克隆细胞经核型分析后 ,染色体数目均为 2 7对 ,表明绵羊耳的成纤维细胞建立细胞株后 ,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染的有效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26.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 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 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 20sm(4SAT) 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新麦草的细胞学核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新麦草种质资源染色体数目14条,第7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仅有1对为14%,核型公式为2n=2x=14=1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本研究结果为新麦草的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桑蚕新品种华康2号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早秋季在广东蚕区进行了农村生产鉴定试养试验,结果表明:华康2号孵化整齐度较对照种相仿,五龄和全龄经过与对照种一致,平均普通茧质量比对照种提高2.83%,平均收茧量比对照种增加3.05 kg/盒(张),提高10.61%,平均kg茧粒数比对照种少63粒,平均健蛹率比对照种提高2.68%,且蚕期和蛹期均未见核型多角体病发生,表现出良好的抗病和高产性能,适宜在广东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30.
为明确引起羊巴贝斯虫病的病原虫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Babesia motasi Lintan,BLT)及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Babesia sp.Xinjiang,BXJ)的核型和亲缘关系,通过DNA大片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对2种虫体进行核型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种巴贝斯虫都有4条染色体,但基因组的大小与核型分析不一致,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基因组大小为11.1 Mb,4条染色体大小分别为6.0 Mb、3.0 Mb、1.1 Mb和1.0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基因组大小为7.0 Mb,4条染色体分别为2.4 Mb、2.0 Mb、1.7 Mb和0.9 Mb;羊巴贝斯虫未定种新疆株与牛巴贝斯虫的亲缘性较近,而莫氏巴贝斯虫临潭株与双芽巴贝斯虫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