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151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5篇
  46篇
综合类   624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刚果12号桉树根及根际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用气质连用仪分析了刚果12号树根及根际区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成分,检测鉴定出根部61个组分,根际土壤75个组分的化学物质,根部与根际土壤的化学组分中,有16个[即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酰基-2-甲基丙酸酯,甲基萘,2-甲基-十六醇,2-辛基-苯酸酯,3-甲基-二十一烷,叶油醇,杜松烯,十二烷,十九烷,二十一烷,二十七烷、十八酸酯、联苯,蒽、芴、氧芴]是相同的,根际土壤中的这些组分很可能主要来源于刚果12号的根部,在叶片中含量很高的特有组分叶油醇在根部和根际土壤中都有检出。分析结果表明,刚果12号根部和土壤环境中确实存在化感物质,但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巨桉无性系间生长性状,材性变异规律及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纸浆用材树种之一,为揭示其无性系间的生长和材性指标的变异规律,为树的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及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对广西东门林场巨8个无性系生长和材性指标进行了全面测定,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用综合评选法筛选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巨8个无性系间的主要生长性状和材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无性系间同一解剖指标平均值的径向变异趋势基本  相似文献   
53.
尾叶等植物叶提取液对几种植物插条生根和种子萌发的影响*黄卓烈林韶湘谭绍满林松煜杨国清莫晓勇关键词尾叶落地生根紫竹梅水竹草插条生根种子萌发树是相当难生根的植物。当用树的成熟枝条扦插时成功率极低[1],甚至成活率为零[2]。柳树和杨树则是较容易生...  相似文献   
54.
尾叶桉 湿地松1~6年生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尾叶、湿地松1~6年生幼林施肥结果表明:1.尾叶在缺P的立地上,施P肥的效应极其显著。施P各处理在1~6年生时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其中以施NPK全肥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分别增长35%,69%,243%。而施NK肥的生长与对照差别不大。湿地松1~2年生的幼林施肥效果不大显著,3~6年生时才达显著差异,其中以施NPK全肥的效果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仍分别增长13%,18%,52%。2.尾叶、湿地松施P肥的各水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N、K肥的只在个别年度有差异。3.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施肥肥效主次顺序是P、N、K,湿地松是P、K、N。两树种均在5,6年生时,N、P、K的肥效最高。4.最优施肥配方:尾叶1~3年生以施N3P3为好,5~6年生以施N3P3K2为佳。湿地松1~2年生不用施肥,或薄施N肥;3~6年生以施N1P3K1较好。  相似文献   
55.
邓恩桉6个种源的28个家系子代测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自澳大利亚两个州的6个种源28个家系子代测定5.5年生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生长无显著差异,而家系间生长存在显著、极显著差异.参试种源家系生长量与原产地纬度、经度、海拔及雨量均相关不紧密;邓恩具有中等遗传力,经比较分析,初步选出D9、D39、D38、D2、D26、D25等6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其材积平均比参试家系平均增益21.3%,比对照柳的材积增益281.68%.邓恩可在桂中及相应地区一带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56.
从广东湛江引进尾叶组培苗 ,先种植建立采穗圃 ,然后采其嫩枝作为插条。用不同浓度的 5种生长激素处理插条、并在 3种基质上作尾叶的扦插育苗试验 ,经扦插生根天数和生根率的对比 ,结果表明 :不同基质间的插条生根天数存在极显著差异 ;不同生长激素浓度和育苗基质间插条的生根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育苗基质以无菌生红土为好 ,生长激素以 1g/L树生长调节剂和 1g/L吲哚丁酸为好 ,插条的生根率达 90 %以上。本项技术已在元江大批量培育尾叶扦插苗中应用 ,且扦插苗种植后生长快 ,表明尾叶在元江干热河谷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57.
韦塔桉种源多性状综合评价及育种值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6个韦塔种源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68.65%~93.45%,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2.20%~82.63%,呈中等至强度遗传;除干形与保存率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均呈紧密的正相关。4.5年生时17831种源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达0.08970m^3,比生长最劣的种源增加85.87%,17834种源形质指标最优,成活率与保存率最高。经综合评价,17834、17831和17835为较好种源。估算了6个种源的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相似文献   
58.
对3年生尾叶实生种子园建园家系的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及开花结实率的遗传分析表明:随林龄的递增,生长性状、干形和枝冠形质性状的遗传力在种源、家系和单株三层次逐渐变小并有稳定的趋势,且种源遗传力>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利用BLUP方法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育种值,并对建园家系、个体进行筛选,为种子园的遗传间伐提供依据。经遗传分析表明:尾叶SSObs种子园的遗传遵循加性 显性基因型遗传模式。从2个对照良种与建园家系的比较结果看,在SSObs种子园中,材积生长量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8个和39个,分别占建园家系总数的84.4%和86.7%;干形指标大于CK1、CK2的优系有30个和35个,占建园家系总数的66.7%和77.8%,表明建园的绝大多数家系其遗传品质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59.
成都市1999年开始引种巨,目前栽植面积达2000hm2;但由于林地土壤条件不同,多为种子繁殖苗木造林,加之经营措施粗放,林分生长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成都地区引种栽培的巨人工林生长情况及立地条件调查,提出了影响巨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土壤酸减性、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成都发展巨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应选择在平原区,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并且土层厚度在40cm以上的酸性至中性土壤立地条件。在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缓、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造林株行距可采用2m×4m。对个体分化严重的人工林,应从抚育间伐、去劣留优和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等方面改良群体结构和生长环境,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收集托里的实地栽培点地理数据,运用最大熵软件(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结合12个气候因子数据,预测划定了托里在我国南部的潜在地理适生分布区。结果表明:Maxent模拟托里的潜在地理分布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7。托里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广东和海南沿海、广西沿海和中部及福建南部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8.63×10~4 km~2)、海南(2.65×10~4 km~2)、广西(2.22×10~4 km~2)、福建(1.18×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北部、福建南部、江西中南部,面积依次为广西(10.17×10~4 km~2)、广东(6.15×10~4 km~2)、福建(2.52×10~4 km~2)、江西(1.43×10~4 km~2)。Maxent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托里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低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10℃的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